1000字
从南山逸风的诗歌中,能够看到诗人选择诗歌并坚守一种诗歌精神。这些坚守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需要一种超脱和勇气。虽然那可能是出于精神上的需要,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崇尚,但现实的生存压力,很容易让人轻易地放弃,诗歌在现实利益面前,是很脆弱的。
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诗歌已经死了”的时代,南山逸风是能继续坚持下来的写作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信仰。这种坚守本身,不仅诠释了内心自我的那种纯粹,对接了生命个体独立在世间的那份拥有自我的权利,更是诗人的一种传承与开创的责任。
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我时常会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能够使读者在品读诗文的时候,获得一种情、景、意的内心体验呢?
缓缓地默读,聆听心底最真的自我以舒缓的语调朗读,感受作者诗文中所带给我的感动。甚至能够看到“你看那杯中的颜色/如血、似爱、还有燃烧的悸动/正如冬夜的薄雾,袅袅弥散/不绝如缕”。柔美细腻,温情婉约,是我品读《一杯红酒》,映入脑海的最初字眼。
在《桀骜》中,诗人托物寄情,通过诗意化的诉说,折射出执着的信念,流淌在心底不变的理想,以及坚守的情怀。大气而鲜润的文字,读后令人感觉余味无穷,思路瞬间开阔。
《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使人感受到一种缱绻的柔情,进入到诗行中,看到“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诉说着相遇、别离和期许……
语言轻柔而抒情,读来感觉到万般思绪在心头,文字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被牵引着“和仅存的一丝羞涩/来寻找着生死相许”。
读完《最安静的一个冬夜》,我轻松一笑,作者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将内心理性的思绪,美好的期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短短的七行,表达了理想主义情怀,以及潜藏在诗歌中的浪漫。
在《最后的圣殿》中,我读到的是厚重,是振奋,更确切地说,是呐喊,是一种不屈,也是一种深思。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意绪、心志与外在物象之间电光石火般的撞击。诗歌的世界是一种感觉的物化世界,意象则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必须对意象进行一番整体而深刻的理解,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领会诗歌中的审美旨趣。
郁郁的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告白,包含诗人在某一阶段的心路历程的记录,甚至还有个人经历所造成的,埋藏在文字里的那种爱或痛,意会着“在忘川的空灵中/杀出一个黎明”。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诗人们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你可以试图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有过多的表白,也会一直记挂在心怀,时刻提醒你我永不寂寞!
另外,这组诗的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具象的,是在现实世界可以找到对应的美好事物,然而被诗人连缀在一起,总体上却给人以一种非现实化的虚幻感,具体的意象最终指向的是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缥缈感,然而,细细品味,却能够发现真实的东西存于心间。
附录原诗
《一》一杯红酒
叶落尽的时候 才姗姗到来
滴答的钟声 拨动沉睡已久的诗情
月色朦胧,那神秘的面纱下
冷漠的眼神、失落的情愫、跌宕你的一生
发梢上的那一只蝴蝶 可能早已扑落了
尘封的日记中 昨天的浪漫已天真死去
只有这一杯红色的酒 装扮唯一的面具
女孩,别再孤独的舞蹈
你看那杯中的颜色 如血、似爱、还有燃烧的悸动
正如冬夜的薄雾,袅袅弥散 不绝如缕
《二》桀骜
如旷野上空的那一只金雕
煽动桀骜的羽翼 孤独而傲慢的滑翔
倔强的说 我一定要等到最后的一抹斜阳
你摆手 警告着飞萤含情脉脉的青睐
告诉暧昧的夜莺 别再枉然的呻吟
那一片斑斓的云朵 已经把地老天荒的诺言遗忘
一定会有一个清晨 金色的马车会从云端驶来
用阿波罗战戟的锋刃 刺破苍穹下黑暗
在他的战袍里 找到活着的温暖
《三》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
从没有想到 站台不再是拉上的帷幕
轻涛拍岸 抚摸天地衔接处的那一个身影
你翩然落下 轻的像一个斑斓的泡沫
在清冷的一个傍晚 融化在熟悉又陌生的都市
女孩 你漂洋过海才能到来吗?
老人们说 在海的那一边 荒岛上有一个女子
痴痴地重复着一句话 红帆一定会来
女孩 真的对一个神话的传说 深信不疑?
女孩 你披风戴雨的来了吗
来验证是神的谎言? 还是人类的单纯?
女孩,带一瓶红酒你就上路了
或许还有固执、猜测
和仅存的一丝羞涩 来寻找着生死相许
《四》最安静的一个冬夜
有足够的时间 来凝望万家灯火一点点的关闭
我绝对相信 有一个瞬间在时光隧道中坠落
静籁的冬夜 雪尚未落下时刻
在雅典娜的花园 聆听神的启迪
多么的安静啊 恍然在前生的一个角落里
看书、写字、调素琴 阅金经
你无声无息的 烹茶做饭 浅浅的相依
《五》最后的圣殿
最后一炷清香 在最高的山巅缭绕
虔诚的双手 捧起神明的赐予
太阳神战马嘶鸣 那茴香枝燃烧的思想
在洪荒的天边刺破了黑暗
灼灼的烈焰 让卑微颤抖着逃离
朝圣者的倔强 是烈酒一般的热血
在肃穆的殿堂上 点燃灵魂的火炬
俯瞰残垣断壁的人间 嘲讽着地狱的狰狞
这是最后的一座圣殿 一个殉道者最后的呐喊
枕戈待旦 砰然间擂响战鼓
在忘川的空灵中 杀出一个黎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短评
第二句: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空,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观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湘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天上鹰击长空;俯察水中鱼翔浅底。诗人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刻画湘江岸上橘子洲头秋之壮美,万红遍,正是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写照吗?即景抒情,在这万类霜...
文学短评800字短歌行
文学短评800字短歌行示例:《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四言为主,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为引子,表达了曹操对生命短暂、人事如梦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天下人才的渴望和忧虑。在文学风格上,《短歌行》体现了曹操深沉、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词以直接、真挚...
声声慢叠词文学短评200字
1、《声声慢》短评一 《声声慢》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叠词文学,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无限感慨。整首诗叠词的运用使这首词充满了音乐感和韵律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诗中的情感真挚动人,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珍视、对未来的忧虑。最后,这首词所...
声声慢叠词文学短评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这首词看来,李清照的生活并不...
十五夜望月文学短评700
1、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宁静与美丽。通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表现出边塞的寂寥,再通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学短评 诗词赏析大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念奴娇·赤壁怀古文学短评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
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 散文或文学短评
文 \/ 枫晴 人生每个阶段下的雨都是一样的,只是听雨的人心情不同、感悟不同。年轻时的轻浮气盛是我们不相信自己会老去,不相信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一切,因为我们还年轻。歌楼上欢声笑语引来了无数英雄,舞动的彩袖在妖艳地展现着自己。在歌楼上,我第一次尝试地去听那淅淅沥沥的雨。雨是轻快的,...
古诗文学短评古诗虞美人
古诗文学短评古诗虞美人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
寻隐者不遇 文学短评
寻隐者不遇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2· 不遇:没有见到。3· 言:回答说。4· 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如何评价伟大诗人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第二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清朗的意境,人与自然的景象,让我怎能忘掉,怎能不流传为千古名句。后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中失落的恋情,描述景物依旧,爱已不再,读后让人不由得伤心落泪。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