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的典故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并非儒家首创。孔子的儒学思想内涵深远,内容丰富,既能体现在道德、人格方面,也体现在其政治思想方面。下面即对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及其政治思想简要分析。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为:“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篇》作者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2]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3]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比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立己,达己是基础,立人,达人是归宿。
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要求政治家首先出自道德家,统治者只有先致力于圣人之道,成为“仁人”,才可能成为天下爱戴的“圣主”。怎样才能成为道德家呢?按照孔子的言论,要做到“仁”与“礼”,达到内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在孔子思想中,政治和道德教化是不分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vi][6]孔子以下层百姓为对象,以利乐为主要工具,辅以刑政,试图达到“名人伦”的目的,来稳定民心,稳固统治。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作为儒家思想之一,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而是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所提出,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三大纲领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外王”这一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以及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对外部社会制度有所诉求,要求制度的建设与改善,即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层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对肉身的保障。与西方民主、宪政、自由主义制度相比,“内圣外王”中的通过内修的济世功用,以实现个人理想和达济社会,进而达到王道社会这一中国传统政治理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专制皇权导致人治而法治不及,加上其思想主张缺少分权制衡、社会制度建构的非正义性而导致其实施起来较难,常常出现“内圣不外王,外王不内圣”的局面,是一种政道有余但治道不足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8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示例:
  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具备此书。”
作为儒家思想之一,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而是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所提出,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三大纲领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外王”这一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以及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第2个回答  2012-08-28
建议读读曾国藩的《挺经》

内圣外王的典故是怎样的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

内圣外王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先秦 庄周 《 庄子 天下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 成语 意思】:指一方面具有 圣人 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 王道 。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成语注音】:ㄣㄟˋ ㄕㄥˋ ㄨㄞˋ ㄨㄤˊ 【通用拼音】:ne...

内圣外王是什么动物
其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内圣外王”并没有与任何特定的动物相联系。该成语中的词汇与动物无关,也没有相关的典故或传说中涉及动物。最后,从文化背景来看,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形象。它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责任,体现了人类追求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愿景,与动物没有直接关联。...

历史名人故事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

庄子是哪里人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轶事典故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

庄周梦蝶的原文
典故: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

听君一席话犹如庄周带净化是什么意思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轶事典故: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

圣人者有力自胜者者强的意思 圣人有力自胜者强是什么意思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翻译: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气;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无中生有暗度陈仓是什么意思
《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庄子试妻的典故?
原文如下:庄子休跟随神仙师父修仙未成既回家,在途中遇见观音菩萨变化的年轻寡妇扇坟。询之始知为其夫生前曾嘱其在坟头土干后改嫁。庄子休助其扇干。回家后对其妻田氏说知,田氏斥此女急于改嫁丑行。庄子想试田氏,即诈作死去,却化作年轻之楚国王孙来吊丧。楚王孙风流调悦,田氏竟欲嫁之。临合否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