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应该解释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说如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是说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是对应於“意”而言的。一般言之,“立象以尽意”,此是象所尽之意。有象所尽者,即有其所不尽者。象所不能尽者,即“象外之意”。弘一大师借著这道理来说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对真理的最高体悟,是离语言文字思维的,所谓的“语言道断,心行路绝”者是。故说执象(语言文字思维,这些都是“象”)而求真理,真理其实就在咫尺之间,但对胶著与“象”的人来说,何止千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7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

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清淡。当只看到这种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时,会误以为得到了真实情况,而实际上这种理解却和真相相差甚远。虽然交往淡淡,话语浅浅,内心感受到的,却很多。只觉得纯到极致,是万丈红尘中难得的知与解。一如多年知交。彼此心中有一种互相懂得的默契,这样的交往不带杂质,纯净如水,温润心田。

2、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若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我看到前路广阔,一时无言以对。正当我满心惆怅,却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我才明白,那就是我的归处。无须执着于世俗,不必拘泥于规矩,只是对这大千世界和周围人们心灵上的赏识和理解。

综述:“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是对应于“意”而言的。弘一大师借着这道理来说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对真理的最高体悟,是超越语言文字思维的。真理其实就在咫尺之间,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所谓真理,不是多么深不可测,它不过是最贴近心灵的东西。我们都还年轻,还不必太过追求这种深刻的体悟。相信若干年后,经历了风雨洗礼,我们就会明白,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安宁。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心得体会。只是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以后询问这句话意思的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第2个回答  2019-08-15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应该解释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说如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是说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是对应於“意”而言的。一般言之,“立象以尽意”,此是象所尽之意。有象所尽者,即有其所不尽者。象所不能尽者,即“象外之意”。
弘一大师借著这道理来说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对真理的最高体悟,是离语言文字思维的,所谓的“语言道断,心行路绝”者是。故说执象(语言文字思维,这些都是“象”)而求真理,真理其实就在咫尺之间,但对胶著与“象”的人来说,何止千里?
第3个回答  2013-03-19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整句的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能够只看表面,也不是能够用尺子来衡量的。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怎样才能交到真朋友,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应该说真正的友谊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那是一种感觉,就好像春天你见到花儿开满枝头,夜晚你见到皓月当空一样,拥有时,你的心情会感到无比愉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