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4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美学特征典型人物
发展论争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人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作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而且把一个活鲜鲜的艺术生命整体——典型,机械地划分这是个性、那是共性,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仍带有机械唯物论的阴影。
出于对“阶级论典型”说和“共性与个性统一”说的怀疑,有人提出了“共名”说。认为典型不仅活在书本上,而且流行在生活中,成了人们用来称呼某些人的“共名”。它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仿效的榜样,是人物塑造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标志。此说在研究方法上别开生面,不是就典型本身论典型,而是企图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上去判定是否是典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共名”说对典型的本质缺乏必要的理论概括,不易为人把握,仅以是否广泛流传作为判定典型的标准,也未见周密,仅从普遍性判定典型也容易回到类型说老路上去。
于是又有人寻找新途径,提出了“必然与偶然的联系说”。此说认为对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仅作静止、抽象的理解,而应深入到比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范畴更深的层次中,即放到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的范畴上来考察。典型之所以具有个性体现共性的特点,其实质正在于在偶然的现象中体现必然性的本质或规律。
这里以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透视典型,在解释典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方面是比“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前进了一步,但“必然与偶然”,仍然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仍不足以揭示典型的本质。
“文化大革命”后,由于人们对过去政治化、公式化文艺的反感,所以第一个出现的新观点便是“个性出典型”。虽然对消除“四人帮”的反动影响有一定作用,但这个观点从理论上看不过是跳到另一极上来反对这一极。思路上总是在共性与个性两极之间徘徊,并未跳出“共性与个性统一”说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人们以“中介一特殊”说,打破了典型研究的困境。此说认为,哲学为了便于解释复杂的事物,往往使用三个概念:个别、特殊、一般。“特殊”是个别与一般的中间环节,又叫“中介”,典型就是这个“中介”。典型包含有个别的因素,但又不是个别;典型包含有普遍的因素,但又不是普遍;它是处于个别与一般之间的一个特殊层次。逻辑范畴的“特殊”揭示了典型的深层本质:典型即“特殊”。“特殊”对个别而言是本质,对本质而言又是现象;个别对一般而言是远离本质的现象, “特殊”较之于个别对一般而言,则是更加切近本质的现象。
“中介一特殊”说的观察视角虽然仍用哲学切人法,但邑不是生硬地,运用哲学范畴去硬套文艺现象,而是一种具体的辩证分析。它的出现·,使典型研究终于跳出了机械唯物论的纠缠,获得了生机。这些见解从不同角度,逐步逼近了典型的本质和特征,丰富了典型理论。但是,典型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一种审美形态,为什么偏要以哲学的眼光来审视呢?人类为什么不应当首先把它当作一种美学现实,用审美的眼光直接去把握它的本质呢?
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一般应呈现如下美学特征:
典型的特征性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他说: “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从这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审视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特征性原则。这是典型必备的美学特点。“特征”(charakteristische)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hirt,1759~1839)提出来的。
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在希尔特的启发下,黑格尔把“特征性”当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物、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
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现象和本质在这里相连,个别与一般在这里重合,形与神在这里统一,意与象在这里聚首,情与理在这里交融。作家在创造典型时,只要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个“凝聚点”,加以强化、扩大和生发,就可以成功地塑造出典型来。所以,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典型的创造是通过特征化实现的,“特征化”在艺术表现中显示了巨大的能量。

什么是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有什么作用?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文学典型,又称典型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内涵、深刻意义和强大艺术性的高级形态。与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不同,文学典型源自西方文学,并被引入中国,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典型主要存在于叙事类作品中,如优秀的小说、戏剧文学和报告文学等。这些作品通过展现文学典型,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

文学典型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典型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显著表现出独特特征和吸引力的角色性格。这些典型人物或称典型性格,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式,代表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文学典型不仅是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而且在中西方文学理论中均被共同发现和阐释。虽然中西文论在这一领域...

什么是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个别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本质和规律的艺术手段。它是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是文学形象的一种高阶形态。文学典型具有以下特征:1. 广泛深刻的概括性:文学典型能够集中概括生活中某一类人或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2. 鲜明独特的个别性...

文学典型与文学意境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主要通过人物塑造来直接反映生活。文学意境: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通过情景交融的画面来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特征差异:文学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上,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文学意境: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其...

什么是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有哪些特征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也是人类艺术创造中的基本形态之一。这一概念不仅为中西文学理论所共同认可,而且西方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典型论。文学典型在西方被称为“tupos”,主要由西方文论所创立,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在17世纪之前,西方的典型观主要是类型说,...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文学典型是由西方概念引入中国的艺术形象,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是个体与整体统一的艺术形象,通过独特的个体反映生活的本质与规律。文学典型是符合审美理想的范例,高级文学形象,特征在于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内在本质。陕西作家群 陕西作家如柳青、王汶石、杜鹏程,代表了十七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较高...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1. 文学典型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高级形态的形象,它与中国的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虽有相似之处,皆蕴含深远的意义和艺术魅力,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源自中国文学传统,而文学典型则是西方文学的概念,后被引入中国文学理论中。2. 文学典型常见于叙事类文学作品之中,如小说、戏剧和报告...

文学典型名词解释是什么?
文学典型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细致描绘,创造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不仅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而且能够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文学典型与普通艺术形象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能更充分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此外,文学典型能够将现实生活...

文学理论史上,关于文学典型有哪些说法?请举例说明。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普遍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文学典型的理论起源于希腊,后经德国歌德、黑格尔、俄国别林斯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指导,逐渐成熟。在中国,典型理论的发展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典型形象与普通形象的区别在于,典型形象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