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一、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读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扎扎实实的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确切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运用课文内在的思想性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有意识的渗透思想教育,把语言文字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统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防止顾此失彼。如果认为只抓住了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就在其中,或者脱离语言文字训练,只进行思想教育,都是错误的。二、阅读数量与内容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哄而上、阅读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近日听到一位教师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只花20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爬山虎的脚和叶子各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关爬山虎的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有悖于课文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师上《荷花》一课,讲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一句时,说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然后开始拓展问“大自然还画了哪些美丽的图画”……凡此种种,都没有很好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的基础就会动摇。我认为,教学时间是恒数,一方面的过度,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学阶段,课文依然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应该说,目前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扩张,但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三、教与学的关系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关键在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思想。教师上课不能单纯着眼于完成教案中既定的教学环节、步骤。而忽视学生有不懂到懂、有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用一连串琐碎的提问“牵”着学生走,只顾追求“正确的答案”,忽视学生的理解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就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服务。要切实做到教为学服务,首先在备课的时候要“心里想着学生”,围绕着学生如何学会去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眼里有学生”,善于揣摩学生的心思,围绕学生会怎样想、怎样说,去启发、点拨、引导;当学生提出教案中未考虑到的、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案,切实体现教为学服务。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的实际过程中,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自行探索、自求了解。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但要重视结论正确与否,更重要要重视结论形成的思维发展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前,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基本上还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因而出现了像上文所说的等等现象,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分量较重,对学生来说,学好课文已经消费了很多精力,但有些教师为了进行拓展,又从教材之外引来了新内容。这样一来,由于阅读只使用了简单的“加法”,从而使学生的负担明显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反感。我们认为,阅读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面对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趣,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例如,教师提出了某项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时紧时松。尤其是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在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某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时,更需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严格训练,应该以正面诱导为主,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阅读习惯,要给于积极的评价,还将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此外,与任何教学活动一样,对于阅读教学同样要及时检查反馈,要适当的评价。只是在评价中,更应该倾向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评价的内容要以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使我们的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爱好。总之,与所有的教学研究一样,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同样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要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最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0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
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的目的。
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段落的主要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5)对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对述叙事性文章能复述,了解故事梗概,能简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童谣,让学生感知童谣的特点:篇幅短小,富有韵律,充满童趣。2.通过学习童谣,欣赏童谣,歌唱童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童谣的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一本童谣书 教学过程: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走进童谣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分析教材内容:首先需要认真研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题、情感、语言特点、文学手法等,以及课文在单元、学期或学年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小学二年级关于阅读的教学设计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关于阅读的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关于阅读的教学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借助拼音来阅读《365夜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对《小马过河》...

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设计应该做到: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了解学生——明确起点 二、明晰如何去那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找到抓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铺路搭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基本保障 三、判断是否到那里。(正确评价教学...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
增强阅读的自觉性。通过班级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读”。教师要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研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之本。研读什么呢?研读文章主题思想,表达结构及重点字词句意思。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是教学中“教什么”的抓手,也是教师用好教材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进行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呢?第一:恰当运用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就一课教一...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1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2像一些优美的 散文 ,短小的诗歌或 名言 警句等很适合这种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近期来阅读《木偶奇遇记》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研读教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先睹为快,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单课学习做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