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两个普通女孩的动画《养家之人》,凭什么拿到高分?

各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养家之人》拿高分的原因是动画与现实结合,成为各类奖项的宠儿。该剧自问世起就不断受到各类奖项青睐,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后,又在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安妮奖上获得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在欧洲动画奖上斩获最佳导演、最佳角色设计、最佳故事等奖项。



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斯比的全球畅销小说,取材于阿富汗当地真实的生活背景。主角帕瓦娜在女性不得出门的禁令下,男扮女装,努力赚钱养活家人,同时拯救身陷监狱的父亲。小说在全球销量30000000册,帕瓦娜的坚强勇敢,受到所有人的关注。



现实与动画的结合,不仅感动了评委们,也让观众献上高分。《养家之人》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在豆瓣网上也获得了8.3的高分。虽然在奥斯卡奖项上惜败,但《养家之人》一致被认为是被低估的冷门佳片。



角色介绍

1、帕瓦娜

倔强、勇敢的小女孩。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她的爸爸被迫害入狱。虽然塔利班不允许女人工作,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伪装成男孩,化名“奥狄什”,出门打工挣钱。她还学着父亲的样子,给一家人讲述古老传说。

2、法蒂玛

帕尔瓦娜的母亲,和平时期曾经是一名作家。在丈夫被抓走后,她冒险在没男人陪伴的情况下出门前往监狱为丈夫求情,结果却挨了一顿毒打。虽然体弱多病,但为保护儿女拼尽了全力。

3、肖希娅

帕瓦娜的同学,为生活所迫女扮男装在集市上打工,化名“德利瓦”。教给帕尔瓦娜很多在集市上赚钱的窍门。她乐观开朗,梦想着有一天能看看大海并为此努力攒钱。

《养家之人》是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的手绘动画长片,由诺拉·托梅执导,萨拉·乔德利等人配音,于2017年12月8日在加拿大上映 ,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上映 。

该片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尔瓦娜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装出门工作的故事。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1岁的帕尔瓦娜,在喀布尔拥有贫穷快乐的家。她的家是那么的拮据,风沙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虽是个破家,却有干净灿烂的梦。开明的教师爹爹教她和姐姐识文断字,给她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

每当穷到喝水解饿,爹就带着女儿去集市变卖家当,帕瓦娜心爱的裙子也被拿去卖了。可这还不是最糟的2001年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女性绝不允许在外抛头露面,更别说接受教育。所以,爹爹被塔利班带走了。

穷人要吃饭,又总是饿得太快。一家四口窝在不见天日的趴趴屋里,母亲疾病缠身, 弟弟嗷嗷待哺,帕瓦娜不肯这样等死,心一横,剪掉心爱长发,穿上男孩儿的衣服,到集市上边做苦工边打听父亲的下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家之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4

养家之人目前在豆瓣评分是8.3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分数了,为什么能拿到如此高的评分,首先就在于电影所聚焦的两个普通女孩,它们身处的国家并不普通。

《养家之人》是爱尔兰卡通沙龙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这一动画工作室之前的电影都是着点真善美的温柔童话,而这一次在那仍旧至美独到的画风之下,电影所一展的是一个在战争与宗教双重压迫下的残酷社会,而电影也透过神话与希望的艺术表达,用本当充满欢乐的花季少女,她所深陷的绝望苦难,去在所有观众心中绽放出了一朵无比艳丽的希望之花。

相信说到阿富汗这一国家,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无止尽的战乱,在这种境况下所生存的每一个普通家庭,都有着我们远无法想到的苦难,而昔日凭借《凯尔经的秘密》与《海洋之歌》名声鹊起的爱尔兰卡通沙龙工作室,这一次他们却想用自己最为所善的唯美梦幻,不加粉饰的去聚焦这片土地的苦难,让观众去聚焦在我们美好的生活之外,仍旧有一群人深陷于战乱的绝望之中,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的希望向往。

题主说道的是两个普通女孩,但电影的绝对主人公其实只有一位,那就是生长于阿富汗普通家庭的少女帕瓦娜,在这个家庭里断了条腿的父亲是一家五口人的唯一收入来源,所做的工作也不过是靠帮别人读信维生,在加入恐怖组织的阴霾,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在恐怖组织的阴霾下生活无比艰辛,即便恐怖组织颁布的教条禁止女人接受任何教育,从事一切工作,但面对年幼的帕瓦娜,作为父亲仍旧用曾经所历经的美好希望教导她,在少女的心中去播下希望的种子,然而父亲却在此后被冤入狱,面对年幼的弟弟,只稍长些许的姐姐,以及被打伤的母亲,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样的绝境,年幼才11岁的帕瓦娜扛下了家的重任,不得不成为“养家之人”,面对极其残酷的法律教条,帕瓦娜不得不剪去长发,伪装成男孩,为了家人的生存去干着与自己年龄完全不相符的重活,而电影在此帕尔瓦娜为了安慰年幼的弟弟,为弟弟所讲述一个勇敢的男孩对抗象王的故事,更是成为了电影带有梦幻色彩的点睛之笔。

虚实交替的手法成就了电影在艺术表达上的升华,面对苦难,现实里昔日父亲的教导给予了帕瓦娜希望的动力,而在帕瓦娜为弟弟所编织的这一童话里,象王所象征的就是恐怖组织用曲解的极端宗教思想所控制的现实社会,不论是在现实还是童话,电影都没有用多少激烈的戏剧冲突去营造泪点,而是透过循序渐进的细腻情感,以及例如窗户这样种种带有象征意义的隐喻,令战争的丑恶与希望的美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比照,电影尤为耐人寻味的一笔是加入恐怖组织的成员,未曾想自己心爱的妻子也死于战火,在战争这场最为残忍的悲剧下,没有任何人能独善其身。

对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挫折,可以说在女孩帕瓦娜使微不足道的,电影里父亲曾对帕瓦娜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 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故事也总能记在心间。 ”

人最宝贵的并不是拥有多少今天的成就,而是永远别去磨灭明天的希望。

个人评分:8.5  文/梦里诗书

第2个回答  2019-01-11

《养家之人》的高分不止是对这部动画电影的良心制作,大胆的题材选择和坎坷的剧情设置的肯定,也是对拯救被压抑在诸如穆斯林主义,塔利班恐怖阴影下的妇女儿童的呼吁。

在某些国度,在某些所谓的信仰下,尊重妇女儿童这个概念是飘渺如尘土的,我们无法批判哪种信仰正确哪种信仰错误,有人信所以这种思想成为信仰,这是无法抑制的。但当宗教成为了某种可怕权利的赋予者,当信奉这个信仰的人开始变得疯狂,偏执,对生命漠视,对他人暴虐,这时,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呢?在帕瓦娜的妈妈被士兵毒打时,两位身强力壮的大叔就在旁边,可他们选择的是冷漠,而不是伸出援手。我实在想象不出,是什么样的倚靠,让他们能够如此随意地剥夺一个女人的身体权利。

人人都说生命宝贵,为何妇女儿童的生命却在那样的纷飞战火下成了草芥呢?是谁允许了塔利班政权对妇女儿童的剥削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的是人类的底线,人类说到底还是个动物,是个会吃野兽的动物。所谓的道德法律都是有区域边界的。我们没有一个能统一全人类的思想,成为全人类准则的信条,也因为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这个信条永远不可能生出。教育是为了规避错误,母性是为了感化兽性,但当这个世界上一旦生出一丝恶魔的魂魄,它首先攻击的便会是教育与母性。

“女人绝不能外出,招惹不必要的关注。”当这种不平等的肯定句能被理所当然,甚至成为某种规戒一样被人说阐述,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同样作为人类的自己呢?如同《养家之人》中所说,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话要说得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电。

第3个回答  2019-01-11

《养家之人》不单单是描写了两个女孩对命运的反抗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一部直面战火之地的现实主义动画长片,塔利班统治下的悲惨世界,战争下的恐怖主义,压迫女性的沉重残酷,简单干净的画面勾勒的却是最黑暗无奈的真实,他当的起豆瓣的分值。个人很是喜欢这部掺杂神话故事的电影。神话故事与现实交相辉映,夜里遮过月亮的云,烟尘笼罩的升起的太阳,生活总在绝境中开出鲜花。然而生活不终究不同于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小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也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而现实中多少骨肉分离天人两隔。

神话中那个未讲过的故事: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我的母亲是一名作家,我的妹妹们总在争吵,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了一个玩具,我把它捡起来然后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不记得了因为这就是结局。然而实际上呢,作为教师的父亲只有子女可教,作家母亲早已封闭,妹妹已担起养家重任,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战争下的苦难与悲痛,被逼无奈从来不是偶然事件。逝者不知最后的结局,生者能否活到那一刻。

女孩伪装成男孩方可在阳光下行走,炸弹伪装成玩具杀死怪兽,宝石井底深不可测贪婪之心终食恶果,监狱路程漫漫还有相见之时,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电影中剪掉长发伪装成男孩的两名少女,对命运进行反抗,相互扶持鼓励。她们不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也没有超乎凡人的智慧,生活难掩希望却不敢奢求奇迹,那个相互之间的承诺,终究能否实现,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海边沙地。

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世上总有生活超出想象的艰难,于此亲情和友爱才更显得弥足珍贵。结尾未见大团圆,只有两处小重逢,冷静克制,在那样的世界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犹未可知。

第4个回答  2019-01-11

《养家之人》能拿到高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想保护的人,也有自己特有的压力,这样相似的社会存在所促发出的同理心,是这部影片让许多人有所感触的重要原因。《养家之人》独特的政治背景,坎坷的人物经历,让每一个看客都不由揪心。

或许你不知道塔利班是什么,或许你觉得纷飞的战火离现在的你还很遥远,女性所受到的压迫你还从没感受过,但当这些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具象的画面,变成了一个女孩的一生,具象地展现在你面前时,向你逼视,向你痛诉时,你如何能不心颤,能不落泪?

帕瓦娜的家庭本应如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平凡而美满,即使贫穷但仍快乐。她有自己的梦想,父母对她倾注的是饱满的爱意,开明的教师爹爹教她们姐妹习文断字,给她们讲史说今。他们吃不起饭,帕瓦娜愿意将自己最心爱的裙子卖掉,只要能生活就好。可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帕瓦娜的女性角色成了一种罪恶,爹爹被塔利班带走,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够继续生活,为了找回爹爹,帕瓦娜只能女扮男装,孤身向前。

许多人说,《养家之人》是印度版的《花木兰》,我却认为不然,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为的是孝道。帕瓦娜面对的却不只是伦理道德,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或者死,她扛起的是一家的重担。帕瓦娜不是唯一一个,在那样黑暗政策的遮天帷幕下,也许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千千万万个帕瓦娜。的确,《养家之人》描述的只是两个普通小女孩,但它映射的却是和平年代的人们未曾了解过的黑暗地带,那些悲惨的,让人垂泪的多舛命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