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十个阶位是?

佛学的十个阶位是?

【五十二位】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前位十信与四十二贤圣位,称为十信心、十心住、十行心、十回向心、十地心、入法界心、寂灭心;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更于十信之前说干慧地,于十回向之后加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合为五十七阶位。其中,璎珞经所举之五十二位名义整足,位次无缺,故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其名数为: (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四)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五)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七、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二、法华经玄义卷四下、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菩萨戒义疏卷上、华严经探玄记卷五至卷十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3
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盘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证之相。”
第2个回答  2008-11-02
  (一)泛指十地,即修行过程之十个阶位。一般多指‘三乘共十地’之十地,或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之十地。三乘共十地,亦称共地,即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人所共修之十个阶位。

  (二)特指‘三乘共十地’中之第九地,亦即天台宗所称‘通教十地’之第九地。此阶位乃菩萨自最初发心至成道前之阶位。(一)据大品般若经卷六发趣品载,菩萨住于第九地中,具足下列之十二法:(1)可蒙受无边世界之度化,(2)得遂如是之愿,(3)了知诸天、龙、夜叉等之语而为之说法,(4)处胎成就,(5)家成就,(6)所生成就,(7)姓成就,(8)眷属成就,(9)出生成就,(10)出家成就,(11)庄严佛树成就,(12)成满具足一切诸善功德。(二)另据法华玄义卷四下、摩诃止观卷六上等所载,则谓于此阶位之菩萨为化益众生,而生于三界,福慧深利,深观真俗二谛,进而更断除习气、色法、心法等诸烦恼,得‘法眼道种智’,乃至学佛十力、四无畏等法,于此之时,残习将尽,恰如余烬。于三乘之中,唯有菩萨能进至此位,故称菩萨地。

  (三)泛指菩萨修行之十个阶位,即旧华严经卷二十三所说之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等十地,为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之修行阶段。(参阅‘十地’419)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1-02
修行十个阶位
即旧华严经卷二十三所说之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第4个回答  2008-11-02
随喜

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的十个阶位是?
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前位十信与四十二贤圣位,称为十信心、十心住、十行心、十回...

佛教五道十地是什么意思
2、佛教十地: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包括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成佛的路上,果位是怎么划分的?
一、佛、菩萨、罗汉的说法是按照大小乘做的简单划分。如按大乘圆教之义,则把成佛路上的果位分为五十二个阶位。从低到高分别是;1、十信:也叫“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2、十住:也叫“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

什么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菩萨修学阶梯,是菩萨的路线图,《华严经》正宗分的各卷都说明此内容,分为七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十信 信,要凭理智对于佛的境界有所认识。《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是专门说明十种信心: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护法心,八回向心,九戒心,十愿心等。

求教佛教修炼等级,类似西游那种,从一个信徒到佛,中间的修炼等级是如何划...
有四个阶段: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最终的阿罗汉。(而辟支佛是在无佛的地方,一个人因为因缘成熟而自己开悟,证得的阿罗汉果,并不是佛)。如果是修大乘菩萨道的,有三渐次、干慧地、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四加行位、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共59个阶段。最终修得妙觉无上佛果。

据说密宗必须是十地以上的菩萨能修,藏密,真言宗修持者是十地以上的菩 ...
分为十个阶位: 一、欢喜地 (Skt. pramuditābhūmi; Tib. rabtu gawa; Wyl. rab tu dga’ ba),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二、离垢地 (Skt. vimalābhūmi; Tib. drima mepa...

佛家要证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分身?
一地菩萨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如此神奇的神通,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修行境界。在佛教中,菩萨修行共分为十个阶位,每一阶位都有其独特的功德和能力。一地菩萨是其中的第一阶位,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智慧和力量,开始展现出超凡的能力。分身术并非一地菩萨圣者独有,但在不同阶位的菩萨中,分身...

佛教的果位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虚云法师是什么果位?怎么就算开悟了,开 ...
在初地菩萨之前,还有一些阶位, 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 佛法修行的两大途径:解脱道的修行 ——— 修成阿罗汉 菩萨道的修行 ——— 成佛 另外,需要注意的时, 菩萨道的修行,涵盖了解脱道的修行, 解脱道的修行,其实是菩萨道修行当中的一个部分单独拿出来说而已 所以,佛法还是一...

怎样系统全面的学习佛法
1、修行佛法次第: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的圆满佛道的修证。修行分为五个阶段: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究竟位。最初是资粮位,资粮位要积集福德、积集信心,才会对比较胜妙的...

什么是 八地菩萨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