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落华生》、《扶箕迷信的研究》、《春桃》、《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缀网劳蛛》等。
1、《落华生》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空山灵雨》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
“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3、《春桃》
《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同名作品集,主要描写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是许地山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心的修改。
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4、《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许地山,于1922年发表,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童养媳尚洁逃离婆家后与长孙可望结为夫妻,后遭遗弃,到马来半岛独自为生。
长孙知错,将尚洁接回,自己则去槟榔屿赎罪。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5、《扶箕迷信的研究》
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较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地山
1、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2、许地山的知名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道学史》、《印度文学》、《落花生》
3、《空山灵雨》 是许地山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
4、《缀网劳蛛》是许地山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作者1921-1924年间的12篇作品。主要讲述童养媳尚洁逃离婆家后与长孙可望结为夫妻,后遭遗弃,到马来半岛独自为生。长孙知错,将尚洁接回,自己则去槟榔屿赎罪。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5、《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文章现被收录于小学五年级课本。
1、《落华生》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空山灵雨》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
“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3、《春桃》
《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同名作品集,主要描写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是许地山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心的修改。
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4、《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许地山,于1922年发表,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童养媳尚洁逃离婆家后与长孙可望结为夫妻,后遭遗弃,到马来半岛独自为生。
长孙知错,将尚洁接回,自己则去槟榔屿赎罪。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5、《扶箕迷信的研究》
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较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
我来答
i4ibm
知道合伙人艺术行家 2017-04-26
许地山的最著名作品如下:
1、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32、许地山的知名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道学史》、《印度文学》、《落花生》
3、《空山灵雨》 是许地山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
4、《缀网劳蛛》是许地山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作者1921-1924年间的12篇作品。主要讲述童养媳尚洁逃离婆家后与长孙可望结为夫妻,后遭遗弃,到马来半岛独自为生。长孙知错,将尚洁接回,自己则去槟榔屿赎罪。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5、《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文章现被收录于小学五年级课本。
许地山的最著名作品都有那些
《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同名作品集,主要描写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春桃》是许地山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
许地山代表作品有哪几个
1. 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危巢坠简》,这部作品展示了他深刻的写作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另一部著名作品,这篇小品文通过讲述落花生的故事,传递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3. 《二十夜问》是许地山的著作之一,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哲理。4. 《太阳...
许地山的作品有哪些?
1、《危巢坠简》2、《空山灵雨》3、《道教史》4、《达衷集》5、《印度文学》6、《大藏经索引》7、《道教思想与道教》8、《中国道教史》(上卷)9、《云笈七签校异》10、《摩尼之二宗三际论》许地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作品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展现了他在宗教、哲学和文化方面的深厚造诣...
许地山有哪些散文
1、雨巷:这是许地山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雨巷中的景象,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无奈,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记忆和怀念之情。2、听雷:这篇散文以作者小时候听雷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孩童的无知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回忆的追寻和思考。3、高老庄杂感:这是一篇以田园生活为背景的散...
许地山的作品有哪些?
许地山的作品有:1、《危巢坠简》2、《空山灵雨》3、《道教史》4、《达衷集》5、《印度文学》6、《大藏经索引》7、《道教思想与道教》8、《中国道教史》(上卷)9、《云笈七签校异》10、《摩尼之二宗三际论》许地山的爱国表现及文化推广: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
许地山除了《落花生》他还有什么有名作品?
-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 《落花生达衷集》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 《二十夜间》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 《大阳底下降》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许地山的作品有哪些?
1. 许地山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包括《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等。2. 他的译著涉及《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并与印度文学相关文章和书籍有所贡献。3. 许地山还撰写了不少宗教书籍,如《...
许地山代表作品有哪几个
许地山代表作品有《危巢坠简》《落花生》《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提起许地山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很陌生,其实他就是落华生,小学课本上学的《落花生》便是他的著作,生于台湾的他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爱国志士。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
许地山的资料和作品
游记文章和极富学理色彩的文化随笔。许地山作品: 代表作品:许地山的代表作品有《空山灵雨》等抒情小品,以及《忆卢沟桥》等游记文章。此外,他的《无法投递之邮件》《旅印家书》等也是广受好评的作品。 作品特点:许地山的作品以哲思禅意的现代小品文显示散文的美与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许地山的资料和作品
许地山(1893-1941),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本文选自《许地山散文》,原载1939年7月5日《大风》旬刊第42期,原题《忆卢沟桥》。文章遵照原刊用字习惯,如“底”同“的”,”检“同”捡“。忆卢沟桥 许地山/文 记得离北平以前,最后到卢沟桥,是在二十二年底春天。我与同事刘兆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