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那么,飞黄腾达后的曾国藩,真的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吗?
曾国藩,7次考试后中秀才,次年再中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在京任职时,十年七迁,从普通进士迅速成为副部级官员。
一路飞黄腾达,风光无限。那个自小当官发财的梦,现在全部实现。
可是曾国藩并不高兴,他说:
“ 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
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
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后悔进入仕途,梦想过上野人生活的情感。
他又说:
“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罍。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憎形影良可咍。 ”
其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当了大官,实际上我就是一个摆设。我既不能像汉代大臣汲黯一样直言进谏,也不能像张禹一般甘言媚世谋高位。天天这样非驴非马地混日子,总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什么好不容易当上大官的曾国藩,想法和性格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翻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曾国藩郁郁寡欢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鸦片战争让国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备受打击,翻开历史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鸦片战争是以中国赔款割地告终的。
当时,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一向骄傲自满的中国人,此时此刻却遭到了颠覆性的打击,想重新站起来,一个字:难!
其次是清政府的腐败,不仅镇压人民反抗,还加紧搜刮、残酷剥削,这激起了原本就已经吃不起饭的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第三则是道光皇帝,看过道光肖像图的网友都知道,道光皇帝一直是“骨瘦如柴”的面目。虽说道光是以俭朴闻名的,但同样的,他的能力也如他的“俭朴”行为一般。
张宏杰先生是这样形容道光皇帝的政治性格的:
“因循疲沓,苟且偷安。”
因为道光朝的首辅几乎都是“多磕头,少说话”的角色,就像是满城皆是风雨,一艘船即将被沉没,坐在船里的人们却任其侵没,竟无人自救。
所以,曾国藩成天郁郁寡欢,心急如焚。无奈,当时身居翰林的他,对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发言权,所以只能靠读书养望。
也正因是这样污浊混沌的官场风气,让曾国藩变得爱发牢骚、愤懑、无奈,甚至对同僚和一些达官贵人渐露鄙夷之色。
那时候的他对好友刘荣说:
“国藩入世已深,厌闻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 偶有所触,则轮囷肝胆,又与掀振一番。”
03 机会来了
道光皇帝去世后,年仅20岁的咸丰皇帝登基,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何况新帝。
年轻气盛的咸丰继位后便下诏“求言”。
这一阵仗,让原本已经对朝廷失望的曾国藩,心中又燃起熊熊烈火。
他立刻上奏一道《应诏陈言疏》,通过这道长达三千余言的奏疏,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用人思想。
这道奏疏为咸丰提供了三个如何造就人才的办法:
“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方今人才不乏,语作育而激扬之,端赖我皇上之妙用。大抵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一。”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应当仔细研究,不在行政,而是在用人一个方面。当今人才并不缺乏,给这些人才以好的作育,并让他们脱颖而出,确实需要依靠皇上的巧妙运作。大抵说来,此中的机制为三,一为转移,二为培养,三为考察,三者不可非议。
这道奏疏得到了良好的反应,皇帝对他大加赞赏:
“礼部侍郎曾国藩奏陈用人三策,朕详加披览,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着于百日后举行日讲……”
04 再痛苦也要坚持做
虽然曾国藩在道光朝时过得郁郁寡欢,总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
比如,即便向弟弟抱怨:
“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但他并没有真的选择辞官归隐田园,即便许多事情无可奈何的他,也是选择看书、向好友倾诉。
以至于在生命末期,曾国藩在家书中说: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贴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误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
他以练习书法为喻,说明人在困难、倦怠、麻木面前应该如何做:“(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小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翻译得再通俗简单点,就是: 熬不下去,也要熬 。
正是因为一直坚持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应诏陈言疏》,才有了咸丰对曾国藩的表彰。
《十宗罪》有句话点透人心:“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我想,看到这里的你,也可以学曾国藩一样熬下去。即使熬不下去,也要熬。
这样的曾国藩,一定是你不知道的
其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当了大官,实际上我就是一个摆设。我既不能像汉代大臣汲黯一样直言进谏,也不能像张禹一般甘言媚世谋高位。天天这样非驴非马地混日子,总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什么好不容易当上大官的曾国藩,想法和性格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翻开《曾国藩的正面与...
两耳不闻窗外事!曾国藩是通过读书,才改掉好色的毛病吗?
有了父亲的教导,曾国藩马上着手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其中好色十分难改,毕竟当时曾国藩才28岁。曾国藩的好色十分有意思,他的好色是喜欢看美女,可是清朝时期不像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当时女人很少出门在外边逛街,都是躲在家里的,既然大街上看不到美女,他就跑到朋友家里去看。要是听说谁家娶了漂亮老婆,...
曾国藩的主要成就
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如何评价曾国藩
有的论者专门论述了曾国藩的自强御侮思想的形成、内容、渊源及其定位,深化了人们对曾国藩自强御侮思想的认识,进一步肯定了曾国藩的爱国精神。 有的论者对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语中的师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曾国藩的师夷智仅仅是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没有看出这"智"与"技"的差别。...
关于曾国藩的事例,越多越好。要具体的。非常急。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
名门望族:曾国藩家族(十代传家)
曾国藩的弟弟 曾国潢 ,在家主持家务、严格执行家训。 曾国藩的大儿媳 郭筠 (夫曾纪鸿),为曾家的孩子自强自立,增加了六条家训: 1)男女皆知习一样手艺 2)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3)男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从人人自立一本账本,写算不错。 4)男女皆因侠义,诚信不要行为有亏。 5)男女皆因...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1、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乃聚福之道。3、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人能全心全力做事,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一、曾国藩家训的核心思想 曾国藩家训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
曾国藩躬身入局的典故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做“躬身入局”。曾国藩的《挺经》中第一部分《入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老翁来了客人,要留客人吃饭,老翁就吩咐儿子去市集买酒菜。老翁的理由固然不错,但是,那人不让,理由是老翁儿子的担子轻,他的担子重,而且贵。千万不要遇到点事就要退缩,也别想老翁儿子和货郎那样僵持...
曾国藩说过的哪些话值得你去深思?
首先我们要正确的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出自曾国藩之口,也是曾国藩人生阅历,经验所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人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这句话,如果简单理解,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意思。但是如果理解通透了,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下面我们把这句话拆开来简单的分析一下。未来不迎。当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
曾国藩老乡投靠湘军,众人对其交口称赞,却因什么一举动被赶走了?_百 ...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曾国藩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存在危害的人。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众人在知道曾国藩这样做以后也是十分的不理解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当初这个人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人们觉得他这个人平时虽然说不喜欢说话,但是做起事情来说却是一点都不含糊,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十分忠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