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作为三年级下册的开篇,三首古诗相对来说较为浅显易懂,但是教材上却提出了新的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对于这个要求,我们教研组在教研时讨论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孩子们需不需要背诵古诗的译文?当然,一番激烈辩论之后,结论是有必要背。
边读边想象画面,到底是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课堂环节如何实施?我不禁困惑起来。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尝试。
《绝句》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诗歌,借助插图和课下注释,在小组内说说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结果,这个环节变成了孩子们合作搞定诗句的翻译,一个组的同学一个统一的答案。课后,想象画面应该是一种感知的过程,它应该以诗句为基础去创造画面,是可以合理的想象的,不应该是只到译文为止的。因此,我在两方面误导了孩子:课本上插图是三首诗的结合,绝不能完整地表达诗歌中的画面;每个人能想象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就如课本上的插图是插画师想象的画面一样,我们也该有自己的理解。
《惠崇春江晚景》的课堂上,我调整教学设计。我把小组讨论诗句意思的环节放在前面,并明确提出只是让合作来理解诗句都写了什么。在确定孩子们理解诗句大意以后,我范读诗歌,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两遍朗读之后,几个同学可以举手分享了,果然这次不再是诗句译文了,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孩子们便不再说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的温暖,而是说一群鸭子在温暖的江水上游来游去,互相嬉戏。几个学生的回答让我更加确信,画面和译文是完全不同的,显然前者有些时候并不能用来描绘画面,我们能说“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的温暖”是一种画面吗?但是,令我发愁的是,能分享的也就几个孩子,也许还有大部分孩子闭着眼睛也没有思考……如何带动更多的学生呢?
《三衢道中》的课堂上,我再次改进。除了前边保证每个孩子先理清诗歌的大意,我还是让孩子闭着眼睛去想象画面。不过这个朗读者不再是我,而是孩子。同学之间,一人读,一人想,互相交换角色,两人都想象完之后,互相交流。孩子交流时,我走在讲台观察。我想效果是比上一节课好得多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孩子用手在桌子上比划,他和同桌说:你看,这是曾几出发的地方,这里是三衢山,他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是个晴好的天气,于是从家出,架了一叶小舟……他的举动突然让我一惊: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方法啊,我还可以让孩子简单画一画呢,即使孩子的画出来的画不精美。想象画面根本不需要过度强调华丽的表达,也不依赖与多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去感知文字。
也许“想象画面”对于孩子的语文素养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但是我也浪漫的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想象画面”可以是中国儿童感受古诗之美的第一步……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牧童》、《舟过安仁》与《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教学反思:课堂氛围营造:成功之处:在授课过程中,我通过抒情的语言成功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古代孩童的天真无邪与无忧无虑。改进方向:未来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氛围的营造手段,如通过音...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因此,我在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导:课本插图不能完整表达诗歌中的画面;每个人的想象都是独特的,不应局限于插图或译文。2. 在《惠崇春江晚景》的课堂上,我调整了教学设计。首先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明确目的是理解诗句所描述的内容。在确认孩子们理解大意后,我范读诗歌,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慕翔:“亏你还是南宋的统治者,整天饮酒作乐,不顾国家安危,就应该像平民一样下田种地。”慕翔同学义愤填膺,语气中无不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举手的孩子们很多,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这三位同学来说。但我相信,孩子们此时的理解更深一层。第二课时学习了《示儿》和《己亥杂诗》,《示儿》比较...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反思一:文体知识和作者简介,应由学生自己读,教师不能替读。在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时,我总是以单元导读作为开篇,让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所以,导入环节,我开篇点题,直接引出第一首古诗《从军行》。《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我从诗题入手,让学生了解“从军行”,了解边塞诗。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第12课《古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需要补充相应的资料让学生去理解当时的时代,以及作者当时身处那样的时代中感受和情感。课前布置预习时,我就要求学生去查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汴京繁华,作者生平等资料,本以为自己已经按照教学...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因此,我在两方面误导了孩子:课本上插图是三首诗的结合,绝不能完整地表达诗歌中的画面;每个人能想象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就如课本上的插图是插画师想象的画面一样,我们也该有自己的理解。《惠崇春江晚景》的课堂上,我调整教学设计。我把小组讨论诗句意思的环节放在前面,并明确提出只是让合作来...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首诗词的教学让我深刻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至关重要。通过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愿意分享自己的理解,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其次,我认识到补充诗人的时代背景...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词《忆江南》作为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旨在以写景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虽然学生已掌握基础学习方法,但在诗意表达上仍需提升,尤其是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够通顺,多以直译为主,缺乏个人理解。因此,本课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上,鼓励每位学生...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愫真挚,千载传唱,不衰其韵。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理解每一首诗的含义。在对比《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三首经典古诗词时,我们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的主题,而在写法上,诗与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表达。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