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如题所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摘要:语文美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可以是自然风光美,也可以是道德情操美,还可以是艺术情境美等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因素,不断增强学生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此丰富学生美的体验,培养他们高尚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语言美;意境美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知识性和人文性为主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材选用的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对小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成为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
  “文以载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是实施审美教育的第一步,而诵读则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起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是学生感知美的第一步。语言美包括语言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品味语言美就要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
  例如:我在执教《翠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处。回答时,有的学生说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我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教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者写文章,胸中必定有一个境,即一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作品写出来总又饱蘸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头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所以它也是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授课时,应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再现课文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的创造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由境发情,与作者寄予的感情产生共鸣、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熏陶,达到美育的目的。
  如《回乡偶书》一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游子重回故乡,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中。“笑问客从何处来”引出了诗人的无穷感慨。全诗在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在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儿童会怎样问诗人?诗人会怎么回答?你能根据这一个场面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对话,并组织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的动作表演,把《回乡偶书》中的对话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使学生对诗人那种年老回家,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有了更深的感受,更好地领悟到诗的意境。
  三、切磋讨论,探究综合美
  刘勰认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语言文字所传导的信息的过程。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文章的解释就有不同。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切磋讨论,互相启迪,交流各自对文章的独特体验,能够丰富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讨论文章的语言文字、艺术形象、内容结构和整体风格等互动活动中,受到美的陶冶,探究美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美的熏陶,还要引导学生借鉴美、表现美,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学生能否创造出美的事物,就成为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审美创造能力的标志。学生能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有审美力,没有创造美的能力,并没有完成美育的目的,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教材读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读书、创造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怎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摘要:语文美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可以是自然风光美,也可以是道德情操美,还可以是艺术情境美等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因素,不断增强学生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此丰富学生美的体验,培养他们高尚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关键词...

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帮好友问的论文)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注重美育教材的编写、建立一支专业的美育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群体及个体发现美、享受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动机,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形成完整的人格、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及协调发展。

论文谈谈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做好
在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美育活动中。再次,注重实践操作,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美。最后,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论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培养的方法
论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而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美术...

如何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论文
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情感陶冶法: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2. 激情引趣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将审美...

如何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论文
”《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根据《大纲》内容,教师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呢?一、情感陶冶法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包括思想...

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美术是美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一条有力途径,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信息教学让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1-2] 一、注重课堂导入,进行德育教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

关于美育的议论文800字
2、增强情感表达:美育教育不仅让人们学会欣赏美,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3、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审美实谨蚂践中,人们会不断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

数学课堂之美论文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