凵冂口匚字框怎么写

如题所述

“冂”,今天被我们称作“同字框”就是同学的“同”字的外框,因为“同”字很常用,外框相同,所以叫了同字框。但“冂”本身则是个“冏(jiŏng)”字。

“冂”有了具体的图形表现,就可以开始它的发展了。无论烟囱还是窗户,它都有透光性,给漆黑的房间带来光明。光明的“明”就有这样一个异体字——“朙”。到了夜里,天上只有月亮最亮,人们灯火尚未普及时,屋内整个是漆黑的,但惟独窗户的地方透亮有光,这就是明。
金文形体像是一个房子的形状,上面有一个窗洞。小篆把轮廓对称化,隶书和它大体相似,楷书根据隶书规范,现在“冂”则是作为一个汉字部首来使用了,“同字框”  ——“冂”。

“匚”我们现在看很简单,实际这是两个字写成了一样,今天我们把它都称为“方框”,有的就把它念成了“区字框”,区域的“区”。
我们重点讲 “匚”是筐子的意思。

从甲骨文来看像个容器,但并非口朝上。它是人们往筐里捡东西时放置的样子,口朝上捡取动作大,不如使用时开口侧向捡得快,也方便。甲骨文、金文的样子都问题不大,都是一个开口向旁的筐子形象。金文2的中间多加了读音符号来往的“往”字,上头是个脚,下面是一个人,表示人的一个脚往前进。与竹筐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东西可以用脚推进来,“往”表读音的。
“匚”小篆两个形体,小篆1简单,小篆2里是一个来往的“往”字,非常清晰。来往的“往”为什么在这里写成这样,我们将在造字字族时再说。隶变时,简单化直接改成了“王”字,表读音。“匡”和“王”都是“ang”韵,匡所引申的意义不光是盛东西的器具一一筐子。它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不管好的、坏的都可以拿到里头来。所以自古有成语“匡正天下”、“一匡天下”之说。“凵”,今天一般称说“山字底”,山水、大山的“山”。虽然叫山字底,但实际它有个读音念“kǎn”,就是坑坑坎坎,表示路不平地面有个坎儿,我们现在写字成了“坎”字。

“凵”的演变过程,我们也简单的展示下。甲骨文没见到,金文和现在楷体部首是相似的。那么用这个造的字也有一些,都是跟低洼的地方有关系。它今天主要是一个“坎”字,在这里讲符号部首,我们知道“凵”和“坎”是一个意义,两种写法就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