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一)
听人说,写作很简单,是一件人人都学得会的事情。
观察生活、记录事情、抒发感想。
这几个字确实不难,不过真要动起笔来,大多数人就写成了今天吃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的流水账。很羡慕别人能把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写的丝丝入扣,让人透过平实的文字也能看到作者的思想。
与其说是写的好,不如说是个人文字运用的能力强。
再伟大的作家,也不是生来就会写的,他们不过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勤奋地练习。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就去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努力提高这方面的知识技能。
《写作课》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教人写作的教科书。
本书的作者爱丽斯-马蒂森。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同时,她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作家,出版了很多小说,并获得过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
作为一位在文坛耕耘数十载的小说家,爱丽斯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再加上在顶尖大学教授写作的经历。所以,她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总结在了这本书里。
(二)
要问一名作者最不能缺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非“想象力”莫属了。
但凡是一个善于写作的人,那他也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想的人。
还记得《暮光之城》这本小说是怎么来的吗?作为一部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的纯虚幻的小说,它的诞生源自于作者做的一个梦。她把离奇的梦境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写成了这部大热的小说。
作为一名写作者,更善于去捕捉这些突然涌现出来的想法。把那些看起来和我们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用逻辑的链条串起来。
就像工匠一样,把散落的东西一颗一颗缝到一起,串成一串珍珠。
《写作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说创作,而小说创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故事。想要写出吸引人的文章,调动读者的感官兴趣,那么一定少不了故事。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 kite and the string,直译过来就是“风筝与线”。
写作者手中的笔,就像放风筝时手中的线一样,任凭我们的想象力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升。只要控制得当,那么就能够越飞越高。
但是,不能无止境的漫步遐想,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现实基础来进行创作,不可脱离社会常识和基本的逻辑关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够发现很多激发写作灵感的瞬间。但是,光靠这些零散的创意并不能写出完整的作品。
作者认为,如果想要真正的掌握文学创作,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
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过于的依赖现实情况。
因为那样写出来的故事过于平淡,根本不会吸引读者注意。因为仅仅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换个名字就照搬到文章中来,这样并不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进行虚构,创造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锻炼写作能力。
(三)
有了想象力,却还是写不出来,觉得自己缺乏素材,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动笔,这也是很多写作者所面临的窘境。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灵感不会从天而降,那些写作素材也不会凭空的突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主动出击,想要更加有效地收集写作素材,不妨参考一下作者给出的意见。
1.试试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
比如说,某天新闻中提到的事件、
翻开字典第一眼看到的单词,
或是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
那些触发了你的内心的,都可以作为你的写作素材。
2.独自思考
如果还是觉得没有灵感,干脆先别管了,静下心来独处一会儿。既然没什么灵感,那就随心所欲的乱写一通,不管有没有用,把脑海中闪过的所有念头都记下来。
3.去热闹的地方
再不然的话,就干脆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超市、地铁口就很不错,盯着过往的人看,想想这其中的人,他们身上可能发生哪些故事。
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寻找写作素材。
随身揣着一个记事本,看到听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当你缺乏灵感的时候,不妨翻翻这个小本子,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自己习惯于捕捉流动的思想和情感,习惯于观察身边的人或事,并且从中选出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个点,作为写作素材。
(四)
想要写得好,模仿很重要。
我们现在写的大部分文章,都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学样式来。所以,阅读前人的经典著作,无论是对我们的写作风格,还是遣词造句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阅读,也不能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只有广泛深入的阅读,才能体会到经典作品的精髓。
很多人觉得,要加强写作能力,那直接去买一堆专门讲写作的工具书回来,照着写不就完了。
而作者却指出,这样做也许在短期间能够学会写文章,但学的只是写作的套路。我们不应该为了写作技巧,而阅读写作技巧。
真正的创作是无意的,是积累的结果。
阅读是为了改变人生,为了培养和完善艺术创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真正让自己和别人满意的作品。
(五)
好不容易写完了一篇文章,巴不得马上拿给所有人看。
可是写作的人也都知道,第一稿写出来除了激动人心以外,也让人备受煎熬。因为,要完成一篇不错的文章,需要反复的修改锤炼。
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如果想要有效的修改,就必须尽可能的从陌生人的角度去看作品。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其他人,把作品放在一边,过一段时间,再去拿出来阅读。
我常常是同时写完几篇文章,然后就放在一边不管。隔一个星期之后,我再拿出来修改。在阅读初稿时,要保持新鲜感,就像第一次读一样。
这个时候,因为没有了刚创作完成时的那种兴奋感,就能更加冷静客观的发现文章中的问题。
最后修改完毕,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周围的人去评判,或是发在网上供人浏览人去评价,因为,这样往往可以得到更多客观的评价。
谈到创作,写作必然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创作过程中我们都需要独处,这样才能够触动他人的孤独。
写作,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坚持。只要真心想要做这件事,那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灵感枯竭,写不出文章。
大量的阅读经典,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坚持反复的修改,你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写作课:怎样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说创作,而小说创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故事。想要写出吸引人的文章,调动读者的感官兴趣,那么一定少不了故事。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 kite and the string,直译过来就是“风筝与线”。写作者手中的笔,就像放风筝时手中的线一样,任凭我们的想象力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升。
怎样写出好文章
第一,积累。一是知识的积累。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这大家都理解,不用多说。二是素材的积累。不管写那类文章,都必须积累足够的素材,写景要做到成景在心,状物要做到实物在眼,抒情要确实有强烈的情绪在胸,不吐不快,议论要事实充分,有理有据。要做到这些,都必须积累...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一、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写作思路首先,选择一个你形象最深刻的人物角色作为主题。接着,提供一两个具体的事件或行为来展现这个人物的特点。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态度和行为等细节,突出她的特点。在描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对话和场景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最后,通过总结归纳,表达出对这个人物的观察和评价,强...
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
怎样写一篇好文章
我们写文章,与其说学写作文,不如说学习做人。那么,怎样写好作文呢?一、学会观察生活我们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其实,作文的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
大学生怎样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我觉得要写出好文章,靠的是积累、借鉴跟练习。我是个理工男,但是因为单位的性质特殊,经常要写各种档案材料,目前是部门的笔杆子。积累就是多看多记多学,看看别人好文章是怎么写,如何遣词造句,记一些常用高频词,一些契合自己工作特点和当年时事热点主题的名词名句,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借鉴,你懂的...
如何简单地写出好的文章 简单怎么写的技巧分享?
这两章的内容告诉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要怎么做呢? - 01 - 先完成再完美 有一个72小时法则,意思是, 你必须在做出决定后的72小时之内,迈出实践的第1步,否则你开始做这件事的机会 ,就只有1%。 对于写作来说,也是如此。 你不能等自己想清楚了再写,而是先写了再说。只有开始写了,才能不断...
怎样写好文章
1:应多读其他人的好文章,记住好的部分,积累并背诵;2:多看课外书;3:多看好词佳句书 详: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二、把认识...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