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的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2. 古文 和羹翻译

1、【注释】?

①选自《笑林》。②和:调和,调味。③杓:即现在做饭用的勺子。④向:先前。⑤升许: 升,容量单位,汉制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升许:一升左右。⑥故:仍然。? 【译文】?

有个人调一锅汤,先盛出一勺试着尝了一口,觉得味淡,往锅里又加了一些盐,然后再去勺 里尝尝,仍觉味淡,便说:“盐少!”?

就这样,勺里尝一口,锅里加把盐,加了一升多盐,还是不觉咸,这人感到很奇怪。?

【题旨】要看到事物的变化,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

此为全文

3. 《和羹》这篇古文里的人犯了什么错

原文:人有和羹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后复尝之向杓中者,故 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咸,因此为怪。

译文:有个人调一锅汤,先盛出一勺试着尝了一口,觉得味淡,往锅里又加了一些盐,然后再去勺里尝尝,仍觉味淡,便说:“盐不够!”就这样几次,增加了一升左右的盐,还是不咸,因此觉得这事很奇怪。

这是一个笑话,他犯的错在于,他往锅里加盐,尝的确实从最初的汤里盛出的勺子里的汤,事实上锅里加再多盐也不会改变勺子里的汤的味道的

4. 浆、汤、羹、水在古文中分别指什么

汤是蔬菜,水果,肉类,鱼类,骨头,煮出来的; 粥是一定要用米来熬得; 汁是有味道的液体一般是榨出来的; 羹是汤类挂芡,比汤稠。

汤 左面一个水字旁 泛指与水有关的 所以像南瓜汤 里面水多的就数汤类

粥 里面一个米 泛指与米有关的 所以像大米粥 小米粥都是‘粥’

浆 是指一些食物 水果等 的精华 所谓琼浆玉露 所知就是一些东西的精华所在 是最顶级的 比如蜂王浆 糖浆 浆外表一般成稠装

汁 是一些水果 或含少量水分的食物 经过榨 挤 说做出来的含他自己特性味道的‘

水’ 一般为稀的 羹 把食物经过加工 蒸出来的 比如鸡蛋羹 银耳莲子羹 很稠 冷却后比的像果冻

第2个回答  2024-05-10
窥探古诗里的醇香佳肴,品味文言文的“羹”之韵味
文言文里,羹肴频现,它不仅描绘了古人的味蕾体验,也勾勒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诸多的羹汤佳肴中,“羹”字尤为常见,其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羹”的本意是指用肉、菜、粮食煮成的汤,类似于现代的汤或羹汤。在古代,羹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辅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佳肴。《诗经·周南·汝坟》中就有“南有乔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乔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乔木,葛藟蔓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描写了一幅葛藤缠绕乔木的画面,葛藟是葛藤的嫩芽,可以用来做羹,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作为食物,羹在文言文中还具有引申含义。一是泛指美味佳肴。比如《论语·乡党》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和“细”指食物的加工精致,赏味极致,而“厌”字则烘托出羹汤的美味可口。《诗经·大雅·烝民》中“如羹如坻,如河如沸”意为羹汤美味诱人,香气四溢,如同沸腾的河水一般无法抑制。
二是比喻恩泽或福气。如同羹汤可以滋养身体,恩泽福气也可以滋养心灵。《诗经·大雅·生民》中“实生我百谷,实生我六畜,其德甚大,厚焉与子,其德甚厚,乃早且多”写出了上天赐予人民五谷六畜,恩泽深厚,比喻为“德”,如同羹汤滋养身体一样,恩泽福气滋养着人们的生活。
羹在文言文中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意象。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品味文言文中的“羹”之韵味,不仅在于领略古人的饮食习惯,更是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