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春节习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杭州回味古老的年味,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绍兴人的岁时习俗,不仅历史久远,且颇有地方特色。虽时移世易,不少习俗已与时俱进,但正宗的绍兴人依然代代相传地保留着这些风俗。腌制腊肉、掸尘、裹粽子、祝福、廿三夜送灶、社戏等一系列年俗,独特而具有魅力……

年夜饭在温州人这里有独特的叫法:分岁酒,新年旧岁交替时,岂能少了分岁酒。温州人重视分岁酒,早早进行年货晒制、捣年糕、祭灶……一切民俗活动都围绕过年一一展开。

金华有不少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以戏曲最为著名:婺剧折子戏、浦江乱弹、木偶戏、永康醒感戏、东阳傀儡戏等精彩纷呈。浦江的滚地龙男女老少都喜爱;武义的浪街,清幽乐曲、昆曲小调,是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

台州廿三送灶神,廿四掸蓬壅, 廿五赶长工, 廿六克 ( 去 ) 赶市,廿七捣麻糍, 廿八捱 ( 裹 ) 粽, 廿九窝冻, 三十日早界 ( 上午 ) 还要斫担柴, 三十夜晚头米筒侯五大 ( 吃 ) , 正月初一 nang 腊 ( 起来 ) 拜老爷。

老底子的宁波年味,一到腊月就开始准备腌腊肉,研制过程,全部自己亲力亲为。宁波人对鳗鱼鲞情有独钟,晒鳗鱼鲞,也自然成为宁波人备年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1
浙江东阳过春节习俗
  抲年鬼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
  “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
  浙东“抲年鬼”的风俗,源远流长,起于唐朝。传说唐明皇一次受疟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梦见有个大鬼,捉住疟鬼而啖之,从此病就好了。唐明皇问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钟馗,就是前番应试武举,其貌不扬,末被录取,因而撞死阶前。唐明皇醒后,就叫画工吴道子画成画像,并封他为鬼王。这就是后世传说能淡鬼避邪的钟馗,以后一直流传下来。
  每当家家户户准备杀猪宰羊,祈神祭祖,欢欢喜喜迎接新岁之际,有人就利用钟馗来为各家各户“抲年鬼”,借以讨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机搞些钱来维持生计。
  文成过春节习俗
  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过春节习俗
  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温州人过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不走亲戚。
  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
  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洞头过春节习俗
  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绍兴过春节习俗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
  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像管四老爷家里那种阔绰的祝福排场,令人只有在电影《祥林嫂》里,作为历史的陈迹而重现。
  乐清过春节习俗
  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9
有吃粽子、赛龙舟的的风俗

浙江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浙江的春节风俗丰富多样,包括准备腊八粥、掸新、祭灶神、吃年夜饭、守岁、开门炮、拜年、舞龙灯等。在春节前,杭州人会准备腊八粥,这是一种由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等食材制成的特色粥品,象征着吉祥和丰收。同时,全省各地都有掸新的习俗,即大扫除,寓意着扫除晦气,迎接新的一...

浙江各地春节习俗有哪些?各有特色?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浙江春节习俗
浙江春节习俗:1、大扫除: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2、过年守岁: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

浙江春节的习俗
浙江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融合了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以下是浙江春节的一些主要习俗:1. 扫尘 习俗内容: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意在扫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2. 贴春联和年画 习俗内容:在大门两侧贴上红彤彤的对联,门上贴上门神或福字,屋...

浙江丽水的春节习俗
舞龙舞狮:春节期间,丽水各地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以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舞狮表演场面热闹喜庆,深受群众喜爱。放鞭炮:除夕之夜和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和烟花,以驱赶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综上所述,浙江丽水的春节习俗体现了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浙江的家乡风俗
一、节日习俗 春节习俗:浙江人在春节期间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习俗。其中,吃年夜饭时,家人会团聚一堂,共享美食,寓意团圆和幸福。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期间,浙江人会包粽子、赛龙舟。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象征着团圆...

春节的习俗【浙江省的】
春节期间,浙江各地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浙江省,主家通常会留饮摆酒款待来拜年的亲友,这被称为"叫新年酒",即春宴。此外,还会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酒菜通常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以下的儿女来拜年,主家会给他们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主家通常会回礼,如糖果、糕点、荸荠等...

在你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请写一写。
在浙江东阳地区,春节期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这个期间,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驱逐一切人间之鬼,以确保新年的平安快乐。“抲年鬼”的角色通常由街头的乞丐或无业游民扮演,他们戴着武状元帽,挂着红胡子,手持宝剑,腰系铁索,宛如钟馗。他们挨家挨户地吆喝...

浙江春节有什么风俗
1、搡年糕:在浙江,尤其是乡村地区,搡年糕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从腊月二十开始,家庭和作坊忙碌起来,制作年糕和粽子。这些食品不仅意味着今年的丰收,还象征着家道的富裕。搡年糕和煮粽子的过程被认为能够预测来年的家庭运势。2、送灶神:在廿三夜,浙江萧山地区的居民会举行送灶神的仪式。这一天...

浙江春节习俗有哪些?
浙江春节习俗有 1、搡年糕:腊月二十开始,乡村的年糕作坊开始日夜忙碌,搡年糕裹粽子是家里的大事,年糕多粽子多不仅显示今年收成收丰稔家道殷实,搡年糕煮粽子的过程,还可以预卜来年家道的平安兴旺与否。2、送灶神:廿三送灶神,萧山民间约定成俗,要祭祀灶君菩萨,这一天俗称“谢灶夜”用三茶六酒、...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