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悟美

如题所述

谈谈语文课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传授对美的体验。教会学生欣赏课文的美,是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课文中所传承的美的精神为学生的知识点,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审美内在动力。审美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爱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尤其是传授着一种自然魅力的美。鉴于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对于课文的美的享受,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的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以及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下面,我就我们学校本学期的精品教学研究课题,谈谈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的。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黄财凤老师在教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凝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了解“凝”字的基础上,并同时使用多媒体显示瀑布的实景图,让学生明白经过直观了解瀑布,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现象,脑子中就有了区别“凝”与“真”的不同。接着,让学生想一想,用上“真”有可能吗?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直观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例如:《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课文对于春天景色的美的描写,就在于它美的色彩和动静结合的充分体现,诗中的字词的对仗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我们的教学时采用了“对画作诗文,看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临其境、如会其情。课文提到的春天美景的颜色,诗中的动景与静景描写的明显对比,以及用词用句上的对仗理解,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然后再边读文边加深理会,将复杂的古诗理解化为简易。
三、对比入境,整体上感受美
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雷雨》这类内容中含有明显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让学生进行学习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截然不同,让学生对雨前和雨后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清楚地识别雨前和雨后不同的景色美。
四、感情朗读,提升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感情朗读《雷雨》一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到雨前天气的变化与雨后天气的截然不同的自然美的体会。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模仿雨后青蛙的欢叫,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加上范读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在理解课文以及范读的指引下,再让学生进行感情的朗读,真正提升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审美情感。
五、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杜甫的《绝句》有这样两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们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引导学生现象,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美丽意境来,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如何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悟美
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还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情境。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以声音、图像的方式呈现,可以...

...谈谈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确保资源丰富性:选择多样化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内容相关性:所选资源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能够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避免资源冗余或偏离主题。确保趣味性: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 精心设计多...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在于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多媒体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避免单一不变的方式。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但切忌单纯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多媒体手段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

如何运用多媒体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像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

...谈谈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语文课堂效果,主要需把握三个关键点。首先,精选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确保材料丰富、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活动,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形式展示知识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兼顾传统与现代,合理融合多媒体技术...

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语文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课堂有了新鲜感和轻松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一、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

如何高效的运用多媒体上好语文课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二、多媒体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地多媒体教学?
首先,适当运用网络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授《红楼梦》时,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背景。其次,有效穿插多媒体音视频课件,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