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已成为时代的宠儿,越来越广泛地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深远影响。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从语文教学和自制语文课件过程中,深切感知到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我觉得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五个作用:
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我在导入一年级《春雨的色彩》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制作了春雨沙沙下的春景图还配上《小雨沙沙》这首歌,学生立刻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眼睛盯着画面看,竖起耳朵听歌。然后我问他们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他们说出春雨是无色透明的,那我就追问了一句有三只小鸟却说春雨是有颜色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饶有兴致地打开书去找答案了。这课生字很多,但学生对枯燥地读生字一点都不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摘生字花的游戏,读对了,这朵生字花就露出了笑脸,对这项有趣的游戏,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精神也集中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了。又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要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的区别。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况且此知识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几段有趣的动画,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看得乐呵呵的同时,这三个词的区别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课件中的教学直观形象,辅助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利用课件中独特的功效。制作动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还可以播放字词,帮助正音、正字、辨析词义。如在上《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课时,学生出生于20世纪,因而对邓小平爷爷不怎么熟悉,为了使学生了解他,我在网上搜了很多邓小平的事迹,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他就有了感性的了解。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对邓小平爷爷油然产生了一股尊敬之情,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态度让他们很佩服。我还制作了邓小平爷爷边植树边流汗的动画,从而让学生直观得了解到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很辛苦。又如在《村居》这首诗中,学生对第二句诗“拂堤杨柳醉春烟”不太理解,我就把这首诗做成了动画。学生看着画面,再加上我的讲解,很快就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可见多媒体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那学生理解起来就方便了,比老师用语言符号讲要好得多,而且事半功倍。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体会詹天佑有杰出的才能。让学生自读找出詹天佑碰到的困难和他解决的办法,由于文中交代得比较明白,所以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由于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采用了“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由于八达岭长一千一百多米,所以采用“中部凿井法”,由于青龙桥坡度大,所以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于是我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板画画出来。但板画毕竟是画,它不会动,不能给学生形成强刺激,所以我就又借助多媒体,在学生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特别是火车过“人”字形线路(一列北上的火车随着汽鸣往东北方向行驶,经过“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真的见到了火车过“人”字形线路的情景。这时学生不仅弄懂了詹天佑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不由地赞叹詹天佑的杰出、卓越。
三.利用课件强化听说读训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它们,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朗读示范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作,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其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另一方面,课件中的声音文件还具有可重复调用的特点,因而运用声音教材来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好。以一年级《小熊住山洞》为例:我把整篇课文做成一个动画片,把整篇的范读录制成声音文件已导入动画片中,并可分段,可以反复播放任何一个段落,让学生们反复跟着朗读,特别是几个重点小节,反复跟读,能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强化记忆,有助于识记能力的培养,又能体会朗读大师们对停顿、延长、轻音和重音等方面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在课件中还设有静音按钮,学生可以练习给课文动画配音,再次强化对读的练习。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超文本的特点,突破“课堂中心”论和“教材中心”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例如我观摩了《称象》一文,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了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这些步骤,还萌发了新的想法。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曹冲的办法还不够好,因为石头很重,士兵们搬来搬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称起来也不一定准确。我觉得可以直接让士兵一个个上船,直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让士兵上岸报出自己的体重,相加起来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当场,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十分佩服,称他“赛曹冲"。由此可见,多媒体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又如在《乌鸦喝水》这课中,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全部过程,这个动画的过程学生不但了解了乌鸦喝水非常难,而且很辛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我觉得衔石子太麻烦了,而且不一定能喝到水。我认为可以衔吸管喝水,既方便又能喝到水。他这么一说,其他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打开了,许多学生都提出自己的办法。最后我再请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这就要归功于多媒体的功劳了,没有它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五、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实验证明,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觉强得多。这种信息量的保持也大大优于单一刺激获取的信息。多媒体网络正是利用它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所创设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知识得以感悟和保持,情感得以熏陶。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有这方面的优势,比如在教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垒》这一课文,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再请学生讲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由学生来主动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观摩了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灰雀》,这位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整堂课只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说得多,讨论得多,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教学气氛和谐而又热烈,更值得让人惊讶的是,在多媒体的影响、帮助下,《灰雀》的主题让学生升华到了人与自然的境界,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到充分发挥。达到这种效果,多媒体是功不可没。
在进行课堂提问和测验时,可以将事先拟好的问题做成课件,在课前或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可以使教师很快地接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予以调整,以保证知识信息的准确传递,便于正确评估学生的进步,优化教学评比过程。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延伸学生们的眼,还能延伸学生们的耳,甚至能延伸学生们的脑,是优化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手段,但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制作大批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促使教学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迈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益处多多,优势不少,可使语文素质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思维和新方向,让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必须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服务于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艺术,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愉快。做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究,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还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情境。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以声音、图像的方式呈现,可以...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充分考虑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感 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 网上下载课件既方便又省事,但那些课件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授课意图去设计的,大多不适合拿来即用。因此,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还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出更为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整个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的 展现出来,时时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 实践中,教师精心编制或采集的课件水平越高,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学习的时候,就越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 个主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最终造成本末倒置,多媒体成了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学习,也就无法提高语文水平。另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这些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意结为一体,用形、声活跃课堂,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很好。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我要学生仿...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哪些
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
如何高效的运用多媒体上好语文课
一、多媒体能给学生带来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很多抽象的、不可触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场景感受,心理情绪,思想感情等,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