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求解析

下面是潍坊市期末统考试题第22、23题,哪位老师请把每一个选项给解释一下!
22.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建设用地多于北方主要是因为南方交通建设占用耕地多
B、自然灾害频繁、防御设施不完善是灾损耕地的重要因素
C、每年耕地减少的主要流向是生态退耕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南北方耕地减少的差异是因为农业技术水平的不同
23.据材料二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新增耕地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B、新增耕地会产生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C、干旱地区因水源条件的改善,新增耕地主要在绿洲边缘
D、南方地区新增耕地少主要因为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不适合开垦

22题请解释一下D 23题请解释一下 D

22题的D项错误,南北方耕地的减少的差异是因为南方本来可用耕地的面积较北方少,农业结构调整后,南方种植的商品果园经济多了,经济发达也会占用耕地,例如浦东新区。
23题的D项错误,重点纠住淋溶作用强与土地贫瘠,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而不是南方地区特征,以成都平原举例,土壤为紫色土,微量元素高,土壤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30
材料恐怕解释是不完全正确的...
选项仍然能够找到的错误...

22题
一个南部的农田比北方少,因为北部平原人烟稀少,耕地广。许多南方的丘陵地貌,厚缩小。许多道路的南桥,在地面上以占用耕地少。
e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差异的原因挺多的,国家政策,发展的城市化,蔬菜,水果,花卉,农业和其他类型的增加...

添加23题
e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住房,城市建设,如占用耕地。浸出主要发生在岩溶地区,云贵高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方红壤为主,黑土和黑钙土于北方,但还是很肥沃。

材料,这只能解释,你想帮助。
望采纳哦...
第2个回答  2013-01-29
没有材料我怕解释不完全正确…
不过选项还是能找出错误的…

22题
A南方耕地少于北方因为北方地广人稀,平原多耕地面积广。而南方多丘陵地貌,人稠地狭。而且南方的公路很多都在地面上架桥,为了少占用耕地。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的差异原因挺多,国家政策、城市化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类型的农业增加…

23题
D新增耕地减少因为人口增长,住房问题、城市建设等占用耕地。淋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是典例。南方以红壤为主,虽不比北方的黑土和黑钙土,但还是很肥沃的。

因为没有材料,只能解释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哦…

一道高中地理题,求详细解答,谢谢
“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说明此地纬度不超过45-23.5=22.5度。(太阳光入射角45度时影长正好同雕像一样高即6米,冬至影子最长,此时入射角为当地纬度+23.5度)“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说明此地是东经110度。(北京时间12:00东经120度影子最短,晚40分钟即2\/3...

高中地理: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4次...
那么就是说当太阳直射点未北移至北回归线时,会出现一次60°N昼长为18小时的情况,然后夏至到来时,昼长达到最长,为18小时29分。当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又会出现一次60°N昼长为18小时的情况。同理,AC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2次60°N夜长等于18小时的情况。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的一道题,有答案和解析。但是我不太理解,求解释~谢 ...
按题意,应该是石灰岩在最中间位置。挤压不容易形成(裂缝)大面积的岩浆入侵。上图可以理解为地堑式构造。挤压过后,地质应力释放,由挤压变为拉伸,中间出现裂缝,地下深处岩浆沿着裂缝上涌,导致周围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在拉伸过程中,地层海拔低的位置被水覆盖,所以周围位置比较低的地方慢慢开始接受页岩...

高中地理关于地方时、区时、日界线部分还不是很明白,希望可以有明确的解...
(1)L1是0度,L2是90E (2)太阳直射点经度是90W (3)阴影部分日期是28日 乙:(1)L1是180,L2是45E (2)地方时是12点的经线是45W (3)阴影部分是3月2日 甲图:由题意可知,L1L2中有一条为日界线(零点日界线或180度日界线)。45W经线对面经线,即甲经线为135E,所以L1对面经线为180...

高中地理。 画星星的那题 求答案加解析
第三题:北京日出地平线为6:10,日落地平线为18:20。则昼长为18:20-6:10=12:10。昼长很接近12小时,应为二分日前后,所以选择【A】第四题:同理。M地昼长为23小时,则位于两极附近。由于上一题北京的准确昼长是12:10,这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M地应为北极...

高中地理,见图片,这三个公式看不懂,无法理解,求配图解析
其次,来看陡崖底部,与前者同理:C点踩陡崖底部的等高线400m,附近的D也属于陡崖底部范围,其高度为300-400m间,即不能低于或小于300m。这样C和D都位于陡崖底部,二者的高度“并集”就是陡崖底部的高度范围,即300m(400m-等高距d)<陡崖底部≤400m。整理成通用格式即为:H小-d<陡崖底部≤H小...

高中地理求详细解析。本人比较愚笨TT。。
1题 在航海上,你能学到有关海图的内容,这里我可以告诉你,基本上经度或者纬度,你都可以在你学习的范围里看做是经度1分或者纬度1分为1海里,即1.852公里,上面的图大约走向长度是40分多,你乘一下就出来了嘛。2题 夜半球,你从图里能知道它是半球6等分,,过0度,就是60E了,而且南北昼夜...

地理题。。求解析。每个空都要解析。。
和图中C点得角速度相同。释: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为90°,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在夏至日时,北半球的自转线速度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加大,C点位于北极圈上,故角速度相同。此章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中较难的咯,弄清楚了地理的高难点就解决了一个。呵呵呵!!!加油吧......

高中地理,求讲解(为什么解析里说D点与图中左侧日期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
因为零时经线是o点,而d点是六点或者十八点,假设此斤线是0时经线,六点减去0点或者18点减去0点再乘以15度度数远大于四十五度,所以左侧是180度经线

高中地理 求详解。 谢谢大家
解析:图示为东半球,所以D点经度为160°E,C点经度为20°W。而D点所地经线为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而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为时间,与160°E相差40度,即160分钟(即2小时40分),所以北京时间为12:00-2:40=9:20。与赤道相差12度的经度(往北)为12°N,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