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平心。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则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佛学(教)中四无量是什么意思\/解释
1. 四无量心是指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2. 慈无量心是指希望所有众生都能享受快乐。3. 悲无量心是指希望所有众生都能摆脱痛苦。4. 喜无量心是指看到他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时,内心深感喜悦。5. 舍无量心是指不执着于三心(慈、悲、喜),对所有众生平等,不起爱憎之心。6. ...
佛学(教)中四无量是什么意思\/解释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加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是什么?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怎样叫做无量呢?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其他的有情众生,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离苦得乐,同时得到无量的福报,所以名为无量。再分...
传喜法师佛学问答:四无量心怎么理解
这个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有边际,依教奉行,是名佛弟子,是名精进者。精进的佛弟子这样修行,自然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终能证得佛的境界、佛的智慧。所以《吉祥人生》最后一段,“融入般若海,同证毗卢洋,登上涅槃岸,共生佛莲邦”。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诸上善人可不是小善啊,是不...
什么是佛学的四静虑?
四静虑是37道品中的内容,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就是观自己身有不净之物充满。观受是苦就是观一切感受无不是苦。观心无常就是观自己意识心变化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观一切法生灭无常,故而没有真实自性。
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一般说来,修四禅八定,生色界、无色界天的凡夫禅,是从观息入手;悟我空偏真之理的小乘禅,是从观色下手;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的大乘禅,是从观心下手。现把修禅次第简略叙述如下: 一、世间禅 世间禅是产生一切出世禅法的根本,所以也叫根本味禅;它有四禅定、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三种,因此也叫十二门禅。 \/觉\/...
佛教是佛陀教育,教育体系里有相信,理解,落实,证明四个过程,请说说你对...
您能把佛教理解为佛陀教育,是恢复佛教本来面目的智慧判断啊!在这里先行顶礼赞叹!功德无量、功德无量!“相信、理解、落实、证明”即佛家常讲的“信、愿、行、证”。佛家教导众生,主要提“信、愿、行”,没有把证说出来,是因为行与证是同时发生的。只要你有行,就会有证。行一分,证一分。只要...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我常觉得我们中国佛教为什么会衰微?因为佛教徒没有佛法,没有实践佛法。佛教要我们慈悲,多少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们喜舍,多少佛教徒具有喜舍的性格?佛教徒心目中没有真正接受佛教。管你出世的也好,入世的也好,如果没有佛法,那与世俗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人说:「家家弥陀佛,户...
四住佛学大词典中四种住处分别指什么?
第一种,天住,代表六欲的诱惑,即布施、持戒和善心的行为,这是世俗生活中的初步稳定,也是修行者世俗道德的体现。第二种,梵住,对应色界和无色界的天神居住地,这里强调的是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这是修行者向着更高层次的爱心和精神境界提升。第三种,圣住,特指三乘圣者的境界,即空、无相、...
无量识佛学术语
佛学术语中,真言宗虽然最初由释论提出来,主张十识,但实际上,它强调的是无量的心识。真言宗认为,心即智慧,而智慧等同于佛,既然佛是无量的,那么心识也应该具备无量的特性。因此,真言宗依据胎藏界曼荼罗中的不同尊位,对心识进行了五种解释:第一种是中台大日尊之心王,它涵盖了所有心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