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和、 暨、 与,四个的区别

如题所述

1、作名词:

及可以做“姓氏”,其他三个不是姓氏。

2、作介词:

暨是“直到某时的意思,其他三个都是“和”的意思,及还有“趁”的意思。

3、作动词:

暨,不可做动词使用,其他三个可以做动词;和,如果不跟其他字搭配的意思就是麻将里面的“和牌”。

4、做助词:

与,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的意思,其他三个不可以做助词。

5、做连词:

和,表示总和的意思,其他三个不可以做连词。

6、做副词:

“及”,表示反问,相当于“岂”;表示频率,相当于“又”;表示程度,相当于“极”。其他三者不可以做连词。

扩展资料:

“及”字型演变

“和”字型演变

“与”字型演变

“暨”字型演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6

及、 和、 暨、 与的区别: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口语中用得较少,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

“及”和“与”一样,口语很少用,跟“与”的意味不同。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

扩展资料:

及,ji,从人从又(手)。乁,古文及。本义:追上、抓住。

(1) 假借[1] 。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2) 有从后头跟上、达到、趁着,乘、连词,和,跟的意思。

和,中国汉字,音hé。

词义解释:

一、作为连词,意思是“与”,也可作动词,表示应和或搅和。也表示连通。

二、作为形容词,是指不同事物或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令人满意的,知道的人都皆大欢喜的一种状态。例如: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平......

三、在列举时和通常加在最后一个列举项前面。

暨,日颇见也。——《说文》。段玉裁注:“颇,头偏也。头偏则不能全见其面,故谓事之略然者曰颇,日颇见者,见而不全也。”

姓。得姓始祖:彭祖。暨姓是彭祖的后裔。根据《姓考》及《姓氏考略》等古籍的考证,两部古籍是这样记载的,大彭的后裔被封于暨,子孙因此就“因地命氏”以暨为姓氏。

与,“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与

百度百科-和

百度百科-暨

百度百科-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区别:

(1)“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2)“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3)“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4)“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5)“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如:xxx先生暨夫人纪念文教基金会。

暨,本义是指太阳初升略现,也指人物姓氏。得姓始祖:彭祖。暨姓是彭祖的后裔。根据《姓考》及《姓氏考略》等古籍的考证,两部古籍是这样记载的,大彭的后裔被封于暨,子孙因此就“因地命氏”以暨为姓氏。

扩展资料: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及、 和、 暨、 与四个字的区别:

(1)“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2)“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3)“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4)“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5)“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如:xxx先生暨夫人纪念文教基金会。

扩展资料:

和发音:hé(多音),和的意思阐述如下:

(1)平稳,和缓

(2)协调,关系好,均衡。

(3)和解,媾和。

(4)不分胜负,如:和棋。

(5)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6)日本国,如:和服。

(7)跟,如:和你商量。

(8)介词,表示相关、比较,如和他比。

(9)并列,如:理论和实践。

(10)或者,如: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11)古代的姓氏之一:和氏璧。

(12)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13)连词,跟、同。如:我和老师打球。

(14)姓氏之一,和姓。

(15)表示并列结构。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这几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它本来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和”“同”"暨"“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
我们在非常非常庄重、隆重的场合,也把它用在这样的地方:
xxx先生暨夫人纪念文教基金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