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又是在课内外和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学习途径的多重性,使得不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不同学习环节中特点

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程 序的不同环节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 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过程中学法的特点。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逆运算关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巩固过程中学法的特点。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运用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3、由被动运用向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1、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2、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3、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0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阶段性的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
(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天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天生想了解这个世界。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正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为有兴趣的学习,能解除心中的疑问,使孩子能感受自身的智慧力量.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一些研究材料揭示,大约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们更倾向于接受新颖、具有挑战性且需要动脑筋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例如,他们宁愿进行应用题的演算,而不是简单的试题计算;更愿意通过默写来学习新知识,而非仅仅通过习字或抄写;在讲解过程中,他们同样展现出比单纯阅读更高的兴趣。在对待不同学科时,学生的学...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2...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的(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原因,又有主观的(如觉得有用,能...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答案】:B,C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只在低年级的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一定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主要有:直接兴趣占优势,随年级升高,间接兴趣逐渐获得发展。在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占优势,能够吸引无意注意的学习内容,往往都能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开始形成,在学习上除了保持直接兴趣外,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特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兴趣焦点由外在活动转向学习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学生对待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分化。低年级时,学生对阅读、写作、计算等基础知识持等量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兴趣逐渐向特定学科倾斜。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对抽象概念及因果...

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

小学生学习心理有哪些特点?
小学生学习心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 好奇心强: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学习充满热情。2.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持续集中在一个任务上。3. 学习兴趣易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4. 学习动机外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奖励,如老师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