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如题所述

支玉恒老师曾经提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我们要用学习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那就是读,让课堂变得书声朗朗。”其实,这种方法也适合我们学习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智范教授说:“古诗词包括文言文的积累,我们不要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包括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诗篇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营养,我想是终生受用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求之过剩,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这是应该避免的。”看来,有效地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就是——诵读。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也谈谈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初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句读通  我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字正腔圆,发好每个音,读准每个字,把古诗文读得字正句通。在这个环节少不了老师的范读,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组与组比赛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夜书所见》时,我特意强调了平舌、翘舌、前后鼻韵,“送”“声”“江上”“风”“动”“情”“深”“灯明”,试试看,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加上流畅的朗读,古诗文的味儿便读出来了。  二、再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我们要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边读边体会,画出节奏,读出节奏美感。  三、细读,读懂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变成学生的读书去感受。  让学生自由地读诗,看看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说到自己读懂的,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一处,重点词语也在这个时候处理了,诗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夜书所见》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理解、体会。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的情况。  生与生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分享?  生:我读懂了叶绍翁知道有伙伴在拨弄蛐蛐儿。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一边读诗一边看画面。  师:画面也能助我们理解,这真是读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是从“夜深篱落一灯明”读懂的。夜深了,篱笆深处还有明亮的灯火,叶绍翁就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儿。  师: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这是哪个季节?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秋天。  师:谁来描述一下?  生: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  生:我不懂“动客情”。  师:请你们再读诗三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充满寒意的秋风吹来,吹动了我的思乡之情啊!  师:是啊,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渐入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的意境。  师: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在这种环境之下,他的心情怎样?自读“江上秋风动客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字的?  生:诗人在这充满寒意的秋季,客游在外,想家了,想儿时的伙伴了,想到自己的童年……  师:诗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生:孤独、想家、思念亲人……  师:读诗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又忧伤也有欢乐,我们该怎样读这一句诗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声音低沉、缓慢)  师:当诗人看到篱笆深处明亮的灯火,想到孩子们在捉蛐蛐儿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情感略显舒缓。  师:我们又该怎样读第二句呢?  生朗读。(稍微轻松一点儿)  五、诵读,积累经典文化  师:学完古诗,想背诵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忆这首古诗。  生:小组活动。  (有的唱,有的作画,有的边唱边舞,有的讲故事……)  汇报背诵情况: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时,以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其多列》为调唱古诗,刚一唱,台下同学就反对,说他们的调没定对,该用慢一点的,忧伤一点。  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时,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古诗,相信永久也不会忘记。  六、拓展诵读,实现能力迁移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70篇,古诗的积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在学完《夜书所见》这首诗后,引导扩展阅读描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促进古诗的积累,从而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9
支玉恒老师曾经提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我们要用学习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那就是读,让课堂变得书声朗朗。”其实,这种方法也适合我们学习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智范教授说:“古诗词包括文言文的积累,我们不要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包括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诗篇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营养,我想是终生受用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求之过剩,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这是应该避免的。”看来,有效地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就是——诵读。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也谈谈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初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句读通  我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字正腔圆,发好每个音,读准每个字,把古诗文读得字正句通。在这个环节少不了老师的范读,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组与组比赛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夜书所见》时,我特意强调了平舌、翘舌、前后鼻韵,“送”“声”“江上”“风”“动”“情”“深”“灯明”,试试看,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加上流畅的朗读,古诗文的味儿便读出来了。  二、再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我们要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边读边体会,画出节奏,读出节奏美感。  三、细读,读懂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变成学生的读书去感受。  让学生自由地读诗,看看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说到自己读懂的,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一处,重点词语也在这个时候处理了,诗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夜书所见》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理解、体会。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的情况。  生与生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分享?  生:我读懂了叶绍翁知道有伙伴在拨弄蛐蛐儿。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一边读诗一边看画面。  师:画面也能助我们理解,这真是读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是从“夜深篱落一灯明”读懂的。夜深了,篱笆深处还有明亮的灯火,叶绍翁就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儿。  师: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这是哪个季节?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秋天。  师:谁来描述一下?  生: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  生:我不懂“动客情”。  师:请你们再读诗三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充满寒意的秋风吹来,吹动了我的思乡之情啊!  师:是啊,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渐入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的意境。  师: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在这种环境之下,他的心情怎样?自读“江上秋风动客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字的?  生:游在外,想家了,想儿时的伙伴了,想到自己的童年……  师:诗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生:孤独、想家、思念亲人……  师:读诗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又忧伤也有欢乐,我们该怎样读这一句诗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声音低沉、缓慢)  师:当诗人看到篱笆深处明亮的灯火,想到孩子们在捉蛐蛐儿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情感略显舒缓。  师:我们又该怎样读第二句呢?  生朗读。(稍微轻松一点儿)  五、诵读,积累经典文化  师:学完古诗,想背诵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忆这首古诗。  生:小组活动。  (有的唱,有的作画,有的边唱边舞,有的讲故事……)  汇报背诵情况: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时,以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其多列》为调唱古诗,刚一唱,台下同学就反对,说他们的调没定对,该用慢一点的,忧伤一点。  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时,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古诗,相信永久也不会忘记。  六、拓展诵读,实现能力迁移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70篇,古诗的积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在学完《夜书所见》这首诗后,引导扩展阅读描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促进古诗的积累,从而提高“熟
第2个回答  2021-01-19
要想有效的学习古诗文教学,应该是一边理解。一边学习,只要理解了里面的诗意才能够熟练的。掌握这首诗。

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
为了上好古诗词教学课,教师应采用多种诵读方法,如自读、对读和齐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词的节奏感。节奏是古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诗人进行心灵沟通,把握诗词的整体脉络。在朗诵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字词的读音。例如,在刘禹锡的《乌衣巷》...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文教学
在教学内容方面,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需要背诵的篇目如《木兰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重点在与背诵和默写,所以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知道熟读成诵。没有必要非得进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 反复诵读,体会诵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创设情景,感受意境,通过画画、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特定意境。6. 古诗教学六步步骤:- 激趣导课,揭课题,通过故事、疑问等方法间接导课。- 介绍背景,知诗人...

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一)、激趣导课,揭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创新?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的魅力。开展主题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古诗文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探究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文学流派等。通过小组合作、研讨会等形式,...

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下)01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我们所做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不仅达到理解,还可以促进背诵。二、 多体教学 创设意境 诗歌是艺术...

如何教学古诗词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古诗词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综上所述,教学古诗词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韵律美,分析结构与修辞,结合历史背景,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全...

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语文习惯
同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另外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整合教学,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又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拓展实践,深化古诗词的学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