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 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
3. 细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 继续细读课文。
2. 总结课文内容。
3. 指导背颂第4-6段。
4. 造句。
5. 作业。
【教学总结】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二、想象说话
三、拓展延伸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1. 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3.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
四上语文2《但愿人长久》第一、二、三段的段意
第一段段意:苏轼被派去密州做官。第二段段意:中秋节到了,苏轼很是思念弟弟。第三段段意:苏轼和弟弟小时候形影不离,但长大后就分离了,很久没见了。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原文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
第2课《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四、指导背诵第4-6段 五、课外延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这两句也成了千古...
诗句但愿人长久串词
《但愿人长久》串词。 2.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埋怨”之思。(一咏三叹式朗读) 过渡:月亮渐渐西沉,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射了进来,那是一幅多美画面,苏轼躺在床上孤枕 难眠,不由得心生埋怨。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他在埋怨什么?你从中能读出他怎样的心情? 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
四年级语文第二课但愿人长久的读后感100字
虽然我那时什么都不懂,一心只想找到妈妈,但现在我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我希望我的同学们和我一样,能和父母团聚。《但愿人长久》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份对家人深深的思念。我希望能和家人永远团聚,就像苏轼和弟弟一样。虽然有时会面临分离,但只要心中有爱,总能找到相聚的时刻。
四年级语文第二课但愿人长久的写作背景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第一周教学反思
语文第一周教学反思1 星期五我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叙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