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意思: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诫子书》。
”慎终如一,则无败事“意思: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原文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一,则无败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节选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译文: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
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扩展资料: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曾国藩诫子书》创作背景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慎终如一,则无败事。”的意思是说:思是说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像结束的时候那么慎重,就不会把事情搞砸了。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遗书 》;“慎终如一,则无败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慎终如一,则无败事是什么意思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意思: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诫子书》。”慎终如一,则无败事“意思: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
“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是什么意
大意是: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以义气化解仇恨。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成事|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我以为则是双重含义的,即 身体强健 和 能力高强 ,重点在于 能力高强 。现实地看,敬业并辛勤劳作的人,都有一付好身骨,也都是能力过人的。相反则是 “安肆日偷” ——安乐放纵使人渐入衰弱。所以,曾公才强调 “日课主敬”——每天都要做好敬业的功课。 非此,是不能实现 个人能力高强并身体...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意思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恭敬则一天天强大起来,安逸放纵则一天天苟且偷生。君子不会让自己有一天的时间苟且马虎,如果有也不会让其达到一天。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13. 原文: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修正:保持庄重和敬畏,日积月累便会日益强大;反之,若是安逸放纵,日积月累便会日益衰弱。14. 原文: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修正:无论面对的人多寡,无论事情大小,都应一一恭敬,不敢有所懈怠。15. 原文: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修...
壮敬日强是什么意思?
本指君子庄严持重,敬慎小心,故能日渐笃实坚强。 语本《礼记·表记》: “君子壮敬日强,安肆日偷。”后形容以壮敬的态度去谋求本身的自立自强。
急寻 曾国藩 诫子书 翻译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
曾国藩遗言四条什么意思?
敬,肃也。——《说文》其意思为对人要谦虚。第三是:求仁 仁: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古语说仁者爱仁。其意思为要以使自己的心胸变得宽广。第四是:习劳 习: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安肆的意思是什么
安乐放纵是一种生活态度,意味着人们在享受安逸的同时,也可能逐渐变得懒散和不负责任。在古代文献中,这一概念被反复提及。例如,《礼记·表记》中提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这句话指出,君子应当保持庄重和恭敬,这样才能变得强大;相反,如果安于放纵,就会变得懒惰和懈怠。孔颖达在对这段话...
日偷的引证解释日偷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日偷的引证解释是:⒈日渐苟且怠惰。引《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孔颖达疏:“安肆日偷者言小人安乐放恣,则其情性日为苟且。”⒉日益衰弱。引严复《原强》:“故中国日偷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於指不胜指。”。日偷的引证解释是:⒈日渐苟且怠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