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是什么意思?中秋节的内涵是什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3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提出,中秋节这天应该组织敬月、赏月作诗等民俗活动,以突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曹保明说:“中秋节是我国六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体现。在古代,中国一直是农耕大国,所以中秋节作为一个秋收的节日,受到了古人的重视。此外,中秋节也与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有关。在古代,人们天文知识匮乏,所以就有祭祀天地日月的习俗。人们会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祭祀月神,并会一家团圆共庆丰收。所以,在我国西北地区,中秋节还被称作‘女儿节’,就是说,在这一天嫁为人妇的女儿要回家团圆。”

  曹保明认为:“中秋节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应重视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挖掘,让人们自觉重视传统节日。所以我建议在中秋节这天组织敬月、赏月作诗等民俗活动,以突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第2个回答  2013-12-03
花好月圆夜 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中秋节的内涵与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团圆和美满的象征: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月色皎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表达情感和传递祝福: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更是一个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日子。人们会表达对亲人的思...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团圆梦想与心理诉求: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象征着团圆和完整。这一天,人们期望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寄托了对家庭和睦、亲人安康的美好愿望。这种团圆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情感寄托与心灵感受:在中秋之夜,人们会对着明亮的圆月,观赏祭拜...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团圆象征: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团圆的心理诉求。在中秋之夜,家人团聚一堂,共赏明月,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团圆。情感寄托:中秋节是人们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集中表达。人们通过赏月、祭拜等活动,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团圆:中秋节是表达团圆之情最为鲜明的传统节日之一。家人团聚、朋友相聚,共同赏月、品尝月饼,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向往。诗词歌赋:中秋节是诗词歌赋的盛宴,自唐代以来,中秋诗词不断涌现。诗意邀请月,赋情咏月,抒发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和家国之忧,...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秋节文化意义是什么
1、中秋又叫仲秋、月夕,应该说,是华夏民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的敬月习俗,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2、它实际上是华夏民族的“祭月之节”,这个节日保存着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华夏子孙生生不...

中秋节文化内涵与传承的意义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团圆和丰收,其传承的意义在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文化内涵: 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尽力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共同欣赏明月,品尝月饼,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尊重亲情的传统美德。 丰收:中秋节正值秋收时节...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都是指的什么?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都包括什么呀?直观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最为重要的是“团圆”二字。它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聚,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深寄托。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朋友以及国家的思念与祝福。无论是通过电话、视频还是书信,传递的都是一份份真挚的情感与祝福。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赏月、燃灯、猜...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文化意义是什么
1、中秋节,亦称仲秋或月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重要性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其根本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月神崇拜,以及随后演变而来的祭月传统。2、中秋本质上是华夏民族祭祀月亮的节日,它承载着先民们对天地和谐之道的深刻思考,以及后代子孙对月神的无限敬仰。古《周礼》中已有“中秋献良裘”、“中秋...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一、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 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花好月圆之夜,就是亲人团圆之时。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每当中秋时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敬拜: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回报和敬重。这种“秋报”习俗,象征着人们感谢土地对人类的慷慨馈赠。谢母: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也是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会想到母亲生育和养育子女的不易,以及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