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如题所述

1、资料的杂糅性、分散性。
  2、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之特点。
  3、话语表达方式多隐喻,少分析性的解释。
  4、文论范畴、概念的内涵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譬如“兴”,既可指作者的情感之“兴起”,又可指读者情感之“兴”。
  5、古代文论中诗论发达,而小说戏曲理论发展很迟。因为中国古代是:诗为正宗。“小说”之为“小”说,说明中国古人对这种题材的轻视。
  6、汉语修辞诗学在古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譬如强调诗歌的炼字、炼句。
  7、重教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7、重教化。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经典名言。孔子不但主张“德治化管理”,强调通过道德的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使之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达到管理的有序化;同时,还主张必须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用一定程度的强制手段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由于古代的“礼”具有政治法律制...

儒释道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儒释道文化对中国传统审美意趣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美学强调现实的道德和责任,追求“实”。道家文化则强调自由与解放,主张“清净无为”。在艺术呈现过程中,道家文化强调创作者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审美。这一审美意趣源于老庄哲学的“自然之道”。佛教强调“空”,影响了中国艺术审美意趣的“空”的取舍。

先秦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首先,先秦文论强调文学作品应真实反映情感,反对虚伪做作,这一观点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促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充满真情实感。其次,先秦文论对艺术修养和语言表现技巧的重视,推动了后世作家在创作中对语言的精雕细琢,使得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孔子提出的“文”、“质”互依理论,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2.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是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主流,影响深远。儒家文论家将诗歌的阐释以“克己复礼”为宗旨,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功能。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是彻底的工具主义,诗歌被视为规范君权、教化百姓的政治工具。3. 老庄、佛释之学虽然否定诗文存在价值,但对古代诗文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形成审美...

先秦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先秦儒家和道家在文学理论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创作实践,奠定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品性。先秦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主要表现:第一,主张文学表现真情,反对虚情假意;第二,重视艺术修养和语言表现技巧;第三,在内容和形式...

论《易传》“修辞立其诚”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以《周易•文言传》中孔子对“君子进德修业”的解释为起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文言传》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修辞立其诚”的核心在于言语行为的真诚。朱熹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强调言语的严谨和诚实,强调“修辞立其诚”不仅是言语的真实,更是人格的体现。学者们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

浅析孔子的文论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文论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对后世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影响,甚至今天,孔子的一些思想还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孔子创立的儒学,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人格标准,以“诗三百”为人格修养的教材,从而将其文学理论建立在仁学的...

论《易传》“修辞立其诚”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易传》中的“修辞立其诚”虽看似微小,但其深远影响贯穿中国古代文论。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其本义,剖析其核心内涵,并从人品、内容、情感三个方面揭示其基本含义和相互关联,揭示了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深远影响。“修辞立其诚”源自《周易•文言传》,孔子借此强调君子应以诚信为本,通过言语...

试论述先秦两汉学术文化的嬗变怎样影响了文论的演变?(从礼乐文化、诸子...
主张应以《诗》《书》《礼》《易》《春秋》互为注释。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所以,从整体看,文论的发展呈现从注重礼乐精神到被诸子思想多元影响,再到以经学为主流的历史过程。这也显示了先秦两汉学术文化变迁的痕迹,并与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形成和演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