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出自于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原句以及注释如下: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一)《坛经》敦煌古本所记的六祖呈心偈,有两首: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二)11世纪西夏文译《坛经》残本还保存这两首的原样。罗福成译文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有尘埃? (“佛法”?)

《六祖偈》直幅,元代一山一宁禅师笔,在日本

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何惹尘埃?

这是来源於敦煌古本的,也是两首,本质上是一样的。

(三)日本京都堀川兴圣寺本《坛经》,它的底本根源於惠昕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个版本的呈心偈是一首,胡适认为,是惠昕本将敦煌本的两首删并为一首的。

(四)日本加贺大乘寺本《坛经》出来的道元写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五)以宗宝本为代表的流通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2
菩提是无形无相的,如果还执着一颗菩提树,仍然没有离相。菩提为心悟,非身所成。心也同样,无形无相,却能生万用妙法。心随缘现万境万相万法万用,而不能用某一个形象来给它定格。真正的佛性本心是不立任何一念来执着的,不立任何一净一染,一生一灭,一增一减,一去一来……。故而不执心为明镜,此为对立心,为分别心,为取舍心。本心本自清净,空无一物,意为不染一法,何来的尘埃?何须拂试?
师兄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佛光普照五群,晚上七点与我们大家共学佛法!117924574
第2个回答  2012-12-22
刚学佛时观山是山,观水是水。
学佛三五年后观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
学佛有成后,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凡夫在梦中以为所见是真,
学佛后才知道自己原来生活在梦里,四大皆空啊!
菩萨与佛随顺众生,随意说法。
实则是佛菩萨为渡众生在梦中显现啊。
不要执着于法,不要执着一切。
如来说法尚且应该舍弃,何况非法呢?
粗略的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其中深意还要后来人实践啊!
第3个回答  2012-12-22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和尚。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和尚。
菩提树之下,
太子把佛成,
再说没有树,
把你狗嘴缝。
——————你阎王爷。
【惠能和尚还是令人尊敬的·该死的是那个替他写坛经骗钱的活鬼】追问

你能说的简单化一点吗?

追答

详细q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2-22
万事万物都是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