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三、幼儿是否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
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的前提是幼儿有良好的常规。区域环境包括两部分:1、是物质环境。幼儿要知道如何恰当使用、爱护、归还材料、玩具、设备,保持区域的整洁、有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整理的方法,既轻松又愉悦。2、是精神环境。幼儿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友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另外在活动中,注意安全,小心剪刀等物品。因为幼儿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活动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的,无毒的。并定期更换,清理和消毒,让幼儿在活动时有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操作性的教师应通过观察和研究为幼儿创设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善的空间及宽松的生活氛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并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情况下采用多样化的观察和评价。
四、幼儿是否能对区域活动进行正确评价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及观察收集到的幼儿操作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1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评一评谁做的好?与谁一起合作?结果怎样等进行评价。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合作好的幼儿,给与表扬和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提示。2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写出反思。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而获得的经验是粗浅的、感性的,需要教师的归纳与评价,使之条理化、理性化。
总之,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更加有序和充实。
-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
通过观察幼儿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审美观、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艺术活动还能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能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多种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幼儿在餐前准备、用餐过程中的行为,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礼仪。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
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幼儿?
1、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首先必须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到自己的工作地方,一颗心就要全部的都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尤其是幼儿,还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所需,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表情变化,如果你当时没有把心放在幼儿的身上,很有可能就会忽略了幼儿的这个表情。2、有一双善于发现...
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评价是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
幼儿园教师要有效运用什么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科学评价幼儿应做到有理有据,有理即评价要有合理的依据,有据即评价要有可靠的证据。教师需要从确立评价标准和收集评价证据两方面进行努力。确立评价标准时,教师应以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该指南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的维度框架,提示教师在评价幼儿的发展...
如何有效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并实施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一来,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
评价幼儿的方法有哪些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评价幼儿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情感反应、互动情况等,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这种方法需要评价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录技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观察不仅包括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把握,也包括对幼儿特定行为的细节捕捉。二、作品...
教师应如何进行观察并了解幼儿
《指南》提出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每个人的背景和学习方式不同,只有教师深入观察、客观评价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山西省平陆县党政机关幼儿园 ...
幼儿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如何评价幼儿园课程
将幼儿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时,需要采用符合其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方式,关注他们的真实体验与表达。以下是具体的评价策略和实施建议:1. 观察法:捕捉幼儿的自然反馈 行为观察: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如专注时间、互动频率)、情绪状态(兴奋、厌倦)以及行为变化(如主动探索或回避活动)。案例...
刘焱教授对教师应怎样观察幼儿的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经过读书、摘抄笔记使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在实施观察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明确了观察目的后,才能找寻相应的理论背景材料,才能有的放矢的按照目标去观察儿童,搜集相关的事实材料。例如,我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