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古诗审美

如题所述

自古代以来,美育都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将“乐”置于很崇高的地位,有兴邦治国的功效。而蔡元培这位近代大教育家又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行的教育方针,作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方法。到现代,实行《小学语文新课标》后,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培育与审美情趣提升,使学生逐渐塑造成良好个性并培养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学一部分,诗歌的语言具有言简意赅、意义深厚的特点,但是同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与当今社会相去甚远,许多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无法理解诗歌多传达的内容,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育是一大瓶颈。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审美观的策略。
  一、通篇阅读,理顺文意
  由于小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存在理解问题,尤其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具体情感有问题,因此,对于诗歌的学习,先不管细枝末节,了解诗歌的通篇内容,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概括的条件下,对诗歌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我选择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图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这首诗的作者李白的详细信息。随后,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庐山瀑布景观照片,同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四句话逐渐出现在屏幕上,多媒体放完之后,我便带着学生一句一句地教读,只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便可做到“不会作来也会吟”的境界。在这样一个深情并茂的、间歇的环境中,学生对整首诗进行了通篇的阅读,整体感知这首诗,理顺文意。然后,我再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学生热情高涨地抢着描绘庐山奇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乐趣,为古典诗词教学打开了思路。
  二、深入阅读,感悟意境
  古诗语言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的精炼性,在深入阅读中,诗歌意象和语言的赏析对于整首诗歌的欣赏和意境的把握至关重要。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欣赏到诗歌的美,如音乐美、精确美等。
  诗歌教学通常会要求学生朗诵,通过朗诵来领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诗歌具有这一特性最初是因为,其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歌唱,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劳动人民的创作热情,因此它读起来富有节奏、朗朗上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前”和“悬”,“年”和“边”是押韵的,而且这首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比较好记忆。除音乐美外,古诗在语言特色上还具有精确之美。由于每首古诗每行的字数有限,且要满足对称、押韵之类,因而诗人在用词时会仔细斟酌。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断”和“开”,“流”和“回”都用了相反的词,简单的几个字便将诗歌的意境勾勒出来了,具有点睛之笔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次北固山下》和《望天门山》,深刻体会诗歌语言的这两种美,在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还存在的问题,弄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经过通篇精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全诗的寓意。
  三、领会深意,培养审美
  中国古典诗歌不如白话文那么直白,诗歌的文字精炼,很多字词的意思需要仔细推敲,并且意境深远,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精炼的抽象的诗歌语言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从中领略诗歌的含义和意境,如何培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意,需要语文教师的带领。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不断重复教授本首诗歌的内容,并且让学生背诵、默写。这种方式非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对语文诗歌的兴趣,反而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多媒体作为新兴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视听感受,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尽管教师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画面都不一样,学生还是反映这句很难理解,头脑中对庐山的面貌没有一个框架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庐山奇景,正面的、侧面的、远景的等等,使学生对庐山有直观地感受,加深学生对“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诗的理解。而对于“不识庐山真面目”这句话的理解,我采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幅画面,“诗人站在庐山山峰,环顾四周,不禁慨叹”,正是著名的那句“不知庐山真面目”。随后向学生提问,诗人为何不知庐山的“真面目”?学生回答,“只缘身在此山中”。紧接着,我又发问,“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学生争相回答,总结之后为:看事物要从多角度来,就像这里要知道庐山真面目一样,也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1、“诗配乐”。我每天定时间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2、“诗配画”。我让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3、“午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我利用午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
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通过动手绘图,将诗句变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如《渔歌子》中,引导学生动手描绘,体会诗意,丰富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图画中的美,理解诗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通过观赏插图,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山行》中,通过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古诗审美
三、领会深意,培养审美 中国古典诗歌不如白话文那么直白,诗歌的文字精炼,很多字词的意思需要仔细推敲,并且意境深远,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精炼的抽象的诗歌语言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从中领略诗歌的含义和意境,如何培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意,需要语文教师的带领。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古诗审美能力
一、全面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以听、说、读、写为纽带和桥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立体型、全方位向课外延伸辐射,以求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涵养。通过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生...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味古诗的意境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教师...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提取码: d73w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如今中华文化被很好继承了下来,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任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跟的阿红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为我们人类传播一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就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了解的,所以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如何学好语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一、反复诵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

教小学生古诗方法 小学生古诗学习的教学方法
古诗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古诗。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兴趣: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学习和背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供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古诗学习资源,如古诗书籍、网络资源等,方便他们自主学习。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怎么教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鉴赏?
课前预习可以包括: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利用网络资源或向大人询问;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卡片资料等。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为下一步学习古诗词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第二步:激趣导入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编排短剧,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古诗词非常适合表演,诗中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表演可以让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习《小儿垂钓》这首诗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学生仔细揣摩诗意,把握人物特点,把诗中的小男孩那种天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