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1、《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体裁),作者是唐代杜甫,享有诗圣的称号。前两句诗描写由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构成的阔远明丽的春(季)景色。后两句诗描写了衔泥的飞燕和安睡的鸳鸯,充满了生机勃勃和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2、《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的诗。这首诗描写了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七种景物,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3、《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宋代诗人曾几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上:指鱼逆江而上。
2020-03-05
0
古诗三首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记录下来?
在预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对以下一些问题产生疑问:1. 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某种情感或主题是什么?2. 诗中的某些字词或表达方式对我来说很陌生,如何理解?3.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环境对理解有何影响?4. 这首诗的结构和韵律有什么特点?5. 诗中使用的某些特定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
学习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我产生了疑问?
其实我觉得您对古诗三首产生疑问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古代诗歌历经千年,所以说当时描绘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的思想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说您所见到的人和学生,他和以前的都是不相同产生疑问,这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三年级古诗三首产生什么疑问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景物的诗句。《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怎么提问
结合书本上的诗进行提问。1、《惠崇春江晚景》是诗人某某为北宋惠崇的画作《某某》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哲理句是某某,作者联想的诗句是某某。2、读了《三衢道中》的后两句,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3、《绝句》作者是某代诗人,这首诗后两句写了某某飞,某某睡的画面,某静某动。
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上册三首古诗你还有什么疑
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上册三首古诗我的疑问: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情感表达上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鹿柴_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读了古诗三首我想知道我的猜想我的疑问是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三、理解古诗内容,填空。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人通过对_敬亭山的描写,抒发
一古诗三首的中绝句有几个疑问
1、“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2、“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3、“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4、“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有什么疑问?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诗中的文字游戏——《古诗三首》韵味悠长的古代诗歌,擅长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和细腻的情感,诗人们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其中一个妙招。一、诗歌中的“关公战秦琼”读完诗歌《出塞》之后,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奇怪的问题:首句的“秦...
读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我产生了什么疑问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3、自求自得。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4、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作为三年级下册的开篇,三首古诗相对来说较为浅显易懂,但是教材上却提出了新的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对于这个要求,我们教研组在教研时讨论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孩子们需不需要背诵古诗的译文?当然,一番激烈辩论之后,结论是有必要背。边读边想象画面,到底是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课堂环节如何实施?